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二十六章 男性弱勢論(1/5)

    基本上,這個社會,男性在總體上還是比女性享受了更多的東西。但從相對優勢來說,男性地位優勢,就沒有以前那麽明顯。所以,有人居然覺得,此時,男性開始弱勢了。

    原因嘛,大家也認同,就是知識經濟時代,男性在重體力時代帶來的職業優勢,已經開始喪失。附著在農業社會的宗法姓氏製度,也必將隨著中國工業化的普及,而變得無足輕重。

    有個60後女性,在網上無意識中提及,她生的一個姑娘,已經出嫁了,現在家裏隻剩下她和老公兩人,顯得得孤單,要是有個兒子就好了。這個觀念,在她老公身上體現得更明顯。

    大家笑她保守,告訴她,在重慶,哪個兒媳婦願意跟婆婆住一屋呢?事實上,今天的重慶,大多數家庭,是女的當家,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行的。這其實不算什麽,因為男主外女主內,家裏的事,自古以來,大多是女的說了算。

    但今天,男主外的地位也受到侵蝕,女性在職業道路上的成功,讓男性的優勢少掉了一個主要領域。當女性經濟獨立後,地位獨立,婚姻自由,就成了她們的追求。而附著在家庭家族以及宗法上的婚姻價值,已經開始被現代社會所稀釋。

    她老公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姓氏無法傳遞下去。本來,很多人都借用一個段子來笑話這個觀點:你家是有皇位要繼承嗎?即使有,英國女王不照樣繼承?

    這隻是個笑話,並說服不了她老公。我在網上用另一個方式來勸說。中國曆代以來,能夠保留下姓氏的家族,其實是非常稀有的。

    為什麽?因為中國曆史上,三十年一次的災荒,五十年一次的內亂,平均兩百年一次的國家政權更迭,會造成大多數人的死亡,大多數家庭的姓氏,其實都是無法傳遞下去的。

    一個佐證,就是家譜。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姓氏的家譜,追溯到古老祖先時,都是遠古時期幾個大的帝王和名門之後,排除有人附庸風雅的攀附外,有據可考的家族姓氏,傳到今天的,大多與西周以前的國王及豪門有關。

    為什麽會有這個現象呢?第一,平民最多娶一兩個妻子,最多生六七個孩子,男孩子大不了幾個,經過幾百年的戰亂和災害,後代能夠剩下的幾率是罕見的。而貧民,基本沒有能力娶妻,或者沒有能力養育孩子,即使作為大戶人家的附庸,孩子也跟別人姓,根本沒有傳承的機會。

    最牛的帝王和豪門,可以有幾十個妻子甚至上百個兒子,他們被分封到全國各地,南方亂了北方還剩下幾個,總之,雞蛋在多個籃子裏,才保證了存活率。所以,到今天留下來的,大多是這種情況。

    況且,你的祖先也不一定姓這個姓,因為好多人改姓,好多奴隸跟主人姓,好多臣子被賜姓等,血統早就不純正了,你還糾結於那個姓氏,有什麽生理學的意義呢?

    我是從文化上說的。此刻群中,有一名女性的醫生,久不發言的那種,突然跳出來,說到:即便從生理和血緣關係上來講,同姓也並不意味著什麽。

    大家問這是什麽意思,她給了一個驚人的答案。好多人,尤其是男人,一生都不知道,他在給別人養著孩子。這事女性知道,男人不知道。在這個事情上,男性真的是弱勢群體。

    原來,她是搞基因親子鑒定的,以下是她的敘述。

    在我看來,即便在親子鑒定這樣已經應用超過二十年、最基礎的dna技術領域,依舊充滿了男性古老的、動物性的恐懼與虛弱,情形之複雜“甚至不是科技麵對倫理,是科技麵對人性”——人性經不起檢驗,檢驗工具卻已就緒,我們做好它進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準備了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