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何看名將(1/5)

    在網絡爭論中,年輕人最熱衷於軍事和曆史,尤其是對中國曆代最著名的將領,喜歡給他們排座次。其實,每一個名將在他當時所處的曆史階段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把趙雲與趙奢來比較,雖然都姓趙,但完全沒有可比性。

    當然,也有些人喜歡在網上找事幹,你要說同時代的人不能比,那就比同時代的。同時代的人,如同是敵對的雙方還好,畢竟交手的紀錄是客觀的。

    但如果是自己一方的,沒真正交過手,怎麽評價?按功績?你會說他們職務及任務不同。按名氣,你會說傳說或者曆史有誤。其實,網絡上熱衷於軍事的人,大多數在現實生活中,沒接觸過一天軍事。

    戰術與戰略家完全不同,有力量與有智慧也不是一個檔次。為此,可以用大家非常熟悉的兩個人來作為分析的對象。他們就是飛將軍李廣、大將軍衛青。

    衛青是古代名將,曆來有“韓白衛霍”之稱。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是中國古代四大名將。準確地說,是四大頂級名將。衛青是四將之一。

    李廣則是一個著名的悲情英雄,李廣射石的故事流傳千古,而其人高開低走的坎坷遭遇也引發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詠懷。

    但是他們的水準似乎是不同的。

    我看《史記》時,看到李牧傳,其中有關於他們的記載。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徙為上穀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於是乃徙為上郡太守。

    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嚐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

    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餘,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複請李牧。……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於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

    二者其實說的是一件事:戍邊過程:李廣傳:“匈奴日以合戰。”李牧傳:“匈奴每來,出戰。”日以合戰和每來必戰,一樣一樣的。

    戍邊結果:李廣傳:“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李牧傳:“數不利,失亡多。”連將軍都有高度的戰死風險,那麽,士卒應該蒙受了多麽沉重的損失呢?士卒損失大,就是“數不利,失亡多”的委婉講法,一樣一樣的。

    戰後處置:李廣傳:“乃徙為上郡太守。”李牧傳:“複請李牧。”李廣從軍事任務重的防區撤走。替代李牧的將領也被撤走。一樣一樣的。

    曆史評價:李廣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以力戰為名。”李牧傳:“使他人代將。”離奇的事情發生了。李廣逃離了重點防區,卻得到了極高評價。而替代李牧的那位“無名氏”,連名字都沒有提名字,可見曆史評價之低。

    對於李牧傳裏那個替代李牧的將軍,隻是“他人代將”四個字,曆史沒有記載那個人的名字。這就是曆史對他的評價:沒有資格提名字。對於李廣傳裏的李廣,曆史是這樣記載的:“李廣才氣,天下無雙。”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兩廂對照,同樣的行為,在司馬遷筆下卻得到了不同的評價。這樣我們就知道,司馬遷明顯偏袒了李廣。同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麽“李廣難封”。李廣難封不是因為他“天下無雙”但“數奇”,而是因為他就是一個放在李牧傳裏隻能做無名氏的將領。水平不到,所以位子也不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