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一十八章 萬物的興衰(1/5)

    著名心理學家斯皮勒林說過,毀滅是事物出現的原因。這句話倒是很符合佛的意境,空有不二,對吧。

    如果物質按隨機分布,沒規律可循,如量子世界的測不準原理,或者說薛定諤的貓,那世界更是陷入了不可知的境地。這肯定是不行的。

    我們明明知道一些事情,有些規律在起作用。我們如果承認不可知,那麽,人類一切的文明成果,都沒意義。

    老子說過,道可道。

    周易還列出了辯證的,甚至是數學的法則。這個世界,確實有些常數,神秘但起著巨大的作用,如,黃金分割點,那個叫e的常數。

    社會中,是不是也有些固定的常數呢?

    最近,網絡上,已經有耶魯等世界名校的公開課了,這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大批如我一樣,整天靠空想過日子的人。

    我原來所學的,不管是儒釋道,還是周易預測,都有一個隱約的理論假設:天人合人。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那發現它的,就不僅僅應該隻是中國人。畢竟,網絡公開課裏那些外國大咖們,也神經叨叨的,指不定也有些相似的觀點。

    我們有公孫龍,別人也有維根斯坦。

    綜合最近的一些觀點,借鑒別人的研究成果,我發現了另一種可能性。就是生物界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發現的規律,有重疊的部分。這也許,是天人合人的,好的注腳。畢竟,道法自然。

    為什麽我們出生後身體會快速成長,到了一定時間就停止了呢?為什麽我們的壽命注定在100年左右,而不是更久?為什麽所有的公司都會走向死亡?為什麽社會越先進,生活節奏就越快?

    這些現象背後隱藏著一整套複雜的生命周期理論。

    小到巴掌大的鼩鼱、大到海洋裏的巨無霸藍鯨,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哺乳動物。我們各自都有過非常不同的自然進化史,在器官、細胞、基因組上的差異性,是我們今天在外表和生活環境上存在差異的原因之一。

    表麵上看,由於這些哺乳生物的差異極大,如果對它們進行測量,然後把測出的結果繪製在包含動物個頭大小參數在內的曲線圖上,這些結果會合乎常識地呈現隨機分布的樣態。

    但事實恰好相反。我們畫一個坐標,假如豎軸代表代謝率,就是我們為了維持生命,每天所需攝取的食物和能量。橫軸代表自己的體重、大小。

    你會發現一切恰好都落在一條直線上。這意味著:複雜性背後潛藏著驚人的簡單性。

    這個坐標表達的其實是生命最基本的特質(新陳代謝),及其最基本的量化指標:新陳代謝率。

    它所揭示的另一個重點是:假設不考慮自然選擇和進化的影響,很可能有人會認為“如果我們將某個生物的大小放大一倍,或者拿它跟比它大一倍的動物相比較,它的細胞數量當然也會增加一倍”。

    也就是說,如果體重體型增加一倍,你會很容易地以為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和食物,也需要增加一倍。

    如果按照這個假設,坐標斜線的斜率就應該是1。但事實上它的斜率是3/4。這意味著:隨著生物的體積放大一倍,它所需要的食物不是同比增加一倍,而是隻需要增加75%,即四分之三。

    不論是從2克增加到4克,還是從2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對任何生物來說,大小每增加一倍就可以節省25%的食物。這就是“規模經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