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零九章 百年大變局(1/5)

    “我們到一個餐館,喜歡點一個菜的原因,過去和今天是不同的。”

    他打比方的方式,有點文藝。其實我是不喜歡打比方這種說理方式的,太粗糙。但在座的人參差不齊,年齡偏大,他們的知識結構,比較容易接受這種說理方法。

    看樣子,馮總也是見人下菜碟。

    “過去,我們愛點紅燒肉,不僅是因為習慣它的味道,而且因為它油水多,菜館的分量足,我們能夠滿足自己對油水的需要,所以,這個菜是百年來,最普及的硬菜。而在我們小時候,蝦和蟹,並不像今天那樣受歡迎,而野菜,是上不了宴席的。”

    需求變化了,這恐怕是他要說的意思吧。

    “今天,人們對大魚大肉的需求變了。對味道營養及個人愛好,有所挑剔。光靠增加材料成本來做紅燒肉的餐館,生意就下降,而靠味道和個性化取勝的餐館,生意就好了起來。這就是變局。民以食為天,用食材來打比方,大家估計有共鳴。”

    他為什麽不說火鍋呢?在重慶這地方,離了火鍋不行啊。

    “中國人的消費已經開始升級了。在農村修一個三層樓,也娶不到媳婦,在重慶有個兩居室,找媳婦就太輕鬆了。為什麽?因為重慶所帶來的其它收益,適合人們的新需求。比如公共資源這一項,就遠超鄉村。這裏有最好的學校,最好的醫院,最好的公共交通,最好的社區保障,最好的就業機會,最好的成長空間。還是打比方,在朝天門開個火鍋店,肯定比在開縣開五個火鍋店,得到的利潤都好。”

    他終於說到火鍋了,我聽到身邊有兩位,長舒了一口氣。重慶人對火鍋有一種執念,這是基本感情。

    “決定供需的是消費體係,中國處於巨大的消費升級之中,也就是說,在巨大的變化之中。比如過去有個北京吉普就很牛了,今天你開個日本車,還有人笑話你。重慶原來有嘉陵摩托,二十年前有一台,很是拉風,姑娘小夥羨慕。但是在今天,你要是沒一台長安汽車,都不好意思談戀愛。”

    這話說得,下麵哈哈大笑起來。雖然幽默,但是實情。

    “變中有不變的,那就是房子。房子在中國,是安家的象征,成家立業,才是完整的人生。房子是所有消費中最大件、最複雜、最典型的體現。可以這樣說,在哪個城市有哪樣品質的房子,基本上就代表了你的消費水平。在其它消費都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房子升級是最火鍋化的體現。”

    火鍋這個詞再次出現,並且有一個新後綴,火鍋化。

    “火鍋容納百味,包含所有食材。如同消費代表,沒有什麽升級有它那樣體現得完整。與別墅相比,豪車算得了什麽?一個千萬富翁,不過北京上海的三居室。表麵上,火鍋的價格仿佛也不太高,但因食材的不同,價格沒有頂的。況且,火鍋那百味齊全的刺激,讓我們對房價的感受,也五味俱全。綜合體現消費的樓市,如同食物屆的火鍋。一個巨大的江湖,波動著每個人的心。”

    這是文藝化的表達,但重慶人就愛聽這個。我說過,重慶人是感性的,講義氣,有時還有點衝動,如同他們的口味。

    “當改革開放,把農民巨大的勞動力釋放出來,就像有魔法一樣,從土地裏呼喚出了巨大的生產力,讓中國經曆了百年以來最偉大的改變。”

    他的這幾句話,是模仿老馬對資本主義的評價。但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實際。

    “經過教育的有文化的農民,他們的生產效率不應該被農業所束縛,他們投入到工業化之中,所產生的爆發力簡直摧毀了外國人的常識,中國人的觀念,造成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並且,依附在農業文明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受到洗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