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零六章 智者的下場(1/5)

    蘇格拉底是怎麽死的?是被人民殺死的。想不到吧,這個人間最大的智者,死在最熟悉他的人民手裏。

    有人據此推斷,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但這個邏輯有點對不起蘇格拉底,他白死了。按他提出的邏輯方式,他的死,隻能證明:人民也會犯錯誤。或者說,有時候,群眾的眼睛也是糊塗的。

    如果這個論證成立,西方一人一票製的民主,肯定有問題。

    那麽,中國古代最聰明的人呢?估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他們規避了這種多數人的暴力。

    比如老子,被認為是中國曆史上最聰明的人,對他的記載,大約隻有孔子與他見麵後的話。當然,那些話是勸孔子隱退的意思,我想,老子的勸告是真誠的。

    老子跑了,雖然留下一部《道德經》,但他確實跑了,不管隱藏還是潛伏,人們找不到他,也就沒有審判他的機會。

    孔子沒跑,還想做事,周遊列車,遇到的總是絕大多數的反對的聲音,他沒辦法,以另一種形式躲藏起來:寫《春秋》,或者教書。

    他估計缺乏離開社會獨立生活的技能,跑不掉,跑了是要餓的。因為他受困於陳蔡時,就有饑餓的危險。我斷定,他沒有隱居離世生存的技能。

    既然不能跑,就不做出頭露麵的事吧,教書和寫書,不煩別人,大概就不能被群眾審判吧。

    當然,他的生命保全,還有一個因素,他的弟子比較強大,人數眾多,起到了保護他的作用。要不然,他估計也死得慘。

    他號稱有三千弟子,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至少,為了老師,可以掀翻一個國家。再加上,孔子老了後,也不參與社會活動了,大家也懶得跟這樣一個退休在家的老人為敵。

    他的弟子中,有執政的季氏的家臣冉有,擔任著相當於國務院秘書長的職務,通風報信,在領導麵前解釋說情,是沒問題的。

    他的弟子中,有勇猛的子路。曾經有一個國家要與魯國談判,說政府不派代表也可以,子路來,我就認可了。可見子路對一個百乘之國甚至千乘之國的,軍事影響力。這種力量,也嚇阻了大部分政治投機分子和普通群眾,對孔子的嫉妒報複行為。

    當然,他最聰明的弟子中,有子貢。在曆史上所有的縱橫家或者戰略家外交家中,子貢可是鼻祖。曆史上,子貢一出,天下大亂。為了救魯國,他出來使用計謀和遊說,居然讓五個國家打了起來。

    這種聰明弟子在側,一般國家和人民是不敢動他的。

    所以,按智者的聰明程度排序,老子孔子之後,估計是子貢了。

    但是,子貢還是一個其名的商人。他據說運用信息不對稱手段,開辦了民營企業,搞長途販運鹽巴,居然成為天下首富。但他成為首富過後,總是搬家,讓人找不到他。他這也是一種隱退手段:我隻是賺點錢好玩,與你們吃政治飯的人,不搶飯碗。

    子路屬於二等聰明的人,所以死在自己的勇武上。憑借聰明想打天下,危險係數很高。尤其對有理想有底線的人來說,與邪惡打交道,總會吃大虧。兵者,詭道也,子路不是不懂,但他總是不屑,不使用詭道。這點比不上子貢油滑,所以死得快。估計,孔子跟他講的道德,他聽得太多,他信了,他認真了,認真,他就輸了。

    與子路這個流派相同的二等聰明人,比如商鞅,也是這樣。以為掌握了富國強兵的道理,就可以改變一個國家。其實,你隻是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政策,卻改變不了人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