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八十五章 山區風水法(1/5)

    一個山區出生的人,如果在異鄉,看到山,就會找到些許回家的感覺。這是呆在重慶,比較自在的原因吧。

    除了川牌所蘊含的周易陰陽的道理外,我還對山區風水的判斷,產生了興趣,也背著背包,走了一些地方。

    從傳統風水學的基本框架來看,風水最典型的位置,應該是山與水交接,但仍然不失敞亮的地方。

    明清時期在北京四周的陵墓,大約就是遵循著這個原則。有山有水,並且總體視野比較寬闊。但在陝西,古代長安鹹陽,也按風水學原則,埋葬了許多帝王。他們對風水的塑造和講究,是另一種辦法。

    關中平原是沒有多少大山的。但驪山卻是個獨特的存在,離長安近,並且它確實是山,也有水,於是,秦始皇就葬在那裏。當然,扶風縣還有嶠山,那更是風水學的典範了。

    嶠山如太極圖的水係,讓陵墓本身處於陰陽魚的重心點,這本身就是太極思想的極致體現。驪山下有溫泉,也算有山有水,更重要的是,它直接麵向關中平原,視野開闊敞亮,體現出磅礴的氣勢,這更是那個時代,帝王精神的體現。

    在沒有山的地方建陵,怎麽辦?就築陵為山,造一座山起來,沒有水怎麽辦,就挖渠引水,造出水的形狀。唐高宗與武則天的陵墓,就是這樣的。當然,漢唐時期許多帝王陵墓,都是按這個規則來進行。

    按理論,有山有水就是好地方,那麽,重慶這地方,山不可謂不大,水不可謂不深,怎麽沒產生多少帝王呢?

    格局是否敞亮,視野是否開闊,估計是最主要的原因。山雖然大而有勢有脈,但是被群山所包圍,就缺乏視野了。水雖然有力有源,但是過於洶湧,存不住財氣。

    比如安徽、湖南等地,也是有山有水的地方,就出現了許多偉大的人物,雖然他的山比較小,水也不大,但是視野亮堂,所以格局就大。

    山水決定基礎條件,格局決定奮鬥目標。再好的條件,沒有奮鬥目標,也是不能成大事的。

    四川不是沒有出現偉大的人物,重慶也有。比如劉帥、聶帥,但他們成就事業的原因,就因為從小就離開了這裏,進入到廣大的中原地帶,甚至進入到世界舞台,格局大了。

    四川的有鄧、朱、陳等。從曆史上看,偉大人物眾多,比如李白、蘇軾等,但他們成功的關鍵,都是因為衝出大山的束縛,來到外麵的世界,才成就的。本土生長的人才,如果不出去,就把好肉爛在鍋裏了。

    如果非要從風水角度理解,也是有痕跡可循的。即使在重慶,劉帥的家都是在半山腰以上居住的,那裏視野開闊些。這些人的故居,大多在視野開闊的地方,要麽在山上,要麽麵對著大平壩,氣勢敞亮,才生長得出大氣的人。

    隻要衝出巴山的束縛,就可以名揚天下。司馬相如,如果不是到京城,那麽,始終與卓文君在成都賣酒,大不了做個富翁,是無法名揚青史的。天下文人出四川,這句話的關鍵在一個字“出”。

    在小地方格局小,並不是你不聰明。你即使有通天的本事,如果拘泥於當地小環境,也隻能跟別人進行低水平重複競爭,搞些婆婆媽媽的事情。

    山是如此複雜眾多,各自形成自己的小環境,很難建立大一統的思維。我們原來老家,是有廣播的。農村廣播,每個院子都有。大概是宣傳政策和鄉村廣播的性質,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收聽當地的天氣預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