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六十二章 門口有響動(1/5)

    送走學生們,我與劉大哥就一起到了那個高中,辦助學的事情。

    在雲南的地界上,劉大哥的能力比我強得多,雖然按我提出的模式開展,但他卻豐富了許多內容。

    比如這學校一個年級四個班,他組織了一個歌舞隊和一個足球隊,這就是他的創舉。

    在劉大哥看來,大理這地方的教育基礎,要硬參加高考,能夠以大學專業謀生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成績最好的那個班,當然得重點培養,爭取多出幾個一本。但成績一般的同學,就得發揮他們的比較優勢了。

    雲南人擅長什麽?當然是歌舞了,楊麗萍的《雲南印象》,已經讓很多年輕人,找到了飯碗。那麽,全國各地的各種演出團體,每年都要到雲南來招人,為什麽不利用這個優勢呢?

    歌舞老師是劉大哥招來的,工資又不算高,但他們培訓學生的熱情以及學生們參與的興奮,從臉上的表情,就看得出來。

    凡事有比較優勢,有熱情,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至於足球隊,與那一幫北理工學生有關。首先是他們師兄支教的學校,就建立了足球隊。北理工是中國大學足球最發達的學校,來支教的同學,就成了學生們的啟蒙教練。到了高中,從小受過足球訓練的苗子,就有不少。

    把他們組隊,帶他們比賽,如果有內地球隊發現了他們的才華,他們可以吃足球飯。即使沒有因此就業,也讓他們開闊了眼界,見了世麵。

    其實足球和耐力運動,一直是雲南的強項。中國最多的競走冠軍,產生於雲南。中國國家足球隊的訓練基礎,也在昆明海埂。因為這裏高原的特點,對人在缺氧條件下的耐力,要求很高。而雲南的孩子,天生適應這種條件。他們一旦到內地富氧地區參加比賽,其耐力的長處,就會特別明顯。

    這兩個增加的項目,預算也不高。滿打滿算,隻是一年會增加五十萬,在我和妍子酒吧的利潤範圍內,根本沒問題。關鍵是,找到了劉大哥這樣能幹的操盤手,是我們這個項目,最大的幸運。

    在剛開學的一個月裏,我和劉大哥幾乎吃住都在學校,各種模式的調整,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反饋,以及與無端學校的聯係協調,我們都費了不少精力。

    當然是劉大哥唱主角,跟他說的一樣,有的同學說話快了,我聽都聽不懂,還需要劉大哥這種翻譯。

    運行正常後,就看這一學期期末調考了。期末時,大理市有一個調考,全市統一出題閱卷,看看各高中的名次和成績。以前,這個高中的成績,基本在大理是墊底的。通過我們資助的項目,大家有了提高的信心。但具體檢驗,還得等到這學期結束,也就是放寒假前,才知道。

    我不可能一直呆在這裏,一是起的作用不大了,劉大哥已經可以包打天下。二是確實呆不住,跟當地人交流很少,融入不了當地生活,況且,劉大哥和文大姐不知道我跟妍子離婚了。我們夫妻分別這麽長,我不回家,免得他們這問那問。

    我有一個奇怪的感覺,人的處境變了,對做同一件事的熱情也發生了轉變。

    原來,我與妍子商量這個雲南助學的項目,是很有熱情的。這是她的功德,我可以幫她實現願望。她是我的妻子,讓她高興是我的責任。另一方麵,我也想通過我們共同操心的這個項目,拉近與她的關係,恢複正常的夫妻生活。

    但是,當我們不是夫妻時,我對此事的熱情就減少了一半。我知道,這是個好事,我做起來也沒有怨言,但是,卻沒有當時的衝動與激情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