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六十章 他們都快樂(2/5)

    所謂現在的小資,大多與外國人有關。中國的小資喜歡聽著外國人的一些大路歌曲,喝著貌似外國人品的咖啡,假裝閑適地看兩本漢譯的外國人的小說,並且有意無意地在外人麵前朗誦幾句英文的詩歌。

    他們以小眾為標榜,以國外為標杆,仿佛過著一種高尚的生活。其實,他們隻是按自以為的國外生活為藍本,想把自己與大眾區分開來。人多了煩,我就小資一下。如果過了頭,他們嚐到孤獨的味道,就會舍棄咖啡,奔向火鍋店。他們在吃火鍋時,會大談,自己是中國人。

    我想,當年那個外國人,流落到麗江時,他除了獵奇以外,就不感到孤獨嗎?他是如何生活的?他如何解決性的問題。況且,沒人陪伴的情況下,他夜晚是否矛盾過:有沒有必要,點燈?

    也許,他在這裏,並沒有享受生活,他隻不過是一個有宗教熱忱的人,企圖考察這裏,是否有傳教的可能性。或者,他如探險家一樣,將自己的見聞拿回國去,讓人們驚奇,並讓自己享受馬可波羅的榮耀?

    中央廣場上,一天兩次的所謂民族歌舞表演,上午的節目開始了,在外來遊客的喝彩聲中,帶頭飾的男女們,也像模像樣地,跳著他們天天重複的舞蹈,別人的新奇和神聖,在他們眼中,隻是數百次重複的一項工作。

    你看他們跳舞的腳步,幾乎沒有靈魂,他們的眼神,幾乎沒有波光,他們身體起伏,沒有感動自己,而遊客中,卻也有些人在感動,仿佛在一邊模仿跳動,激動得不得了。

    這些跳舞的表演者,隻是業餘舞蹈演員以及當地的一些打工的民眾。而這些被感動的遊客,隻是被自己想象中的場景所感動。人們都在演戲,仿佛生活中真有激情。

    大家疲憊已久,需要輕鬆,大家早不耐煩,需要激動。我們寧願激動,哪怕是假的場景,也願意相信。

    如果妍子的爸爸在,他見到此情此景,也會說出一句綱領性的語言吧:人們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古城已經沒有原生態了,但人們願意相信它有。

    突然,在我低頭看行人的腳步時,發現幾雙運動鞋向我靠攏,我抬起頭來時,已經有人在喊:“莊總,真的是你?”

    那一幫子學生,飛機上碰到的,是他們。居然在這個地方,再次偶遇。我突然反應過來,問到:“啥時候到麗江的?怎麽不提前通知我一聲?”

    “剛到,聽說古城裏上午有表演,就搶了點時間。”

    “我們說好的,在麗江,吃住我包了,你們可不能變卦。”

    “哪能呢?莊總,我們隻是學生,哪裏都住得下,何必麻煩你呢?”

    “不行,你們是來雲南做好事的,這客我請定了。如果你們瞧得起我,就跟我一起走,說好了,在麗江,吃住玩,都隻能由我掙錢。”

    “那不好吧,莊總,我們不太好意思。”

    “你們看到的,我也無聊,就當你們這兩天在麗江,陪我玩,怎麽樣?”

    我隻好打可憐牌了,為留住他們,或者說,我為了尋找一個社會聯係,好照亮我那漸次冰冷的內心。

    “好啊好啊,莊總給我們當導遊喔?”這是一個女生的聲音,我看見她脖子上,搭著一條披肩。她上當了,這披肩隻是小資自以為是的麗江標記,真正的麗江人,沒人使用披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