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三十三章 道德墮落嗎(1/5)

    “莊哥,我們講的是認識論,但是,還有一個價值觀,也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你說對嗎?”

    孫甘露說過:一個讀書人如果不能求得一官半職,難免要舞文弄墨一番。套用這句話:一個讀書人如果飽食終日有閑時間,難免要思考點哲學問題。

    我們思考哲學問題時有個誤區,就是以為自己思考的內容是自己的新發現。其實不是,我們所直接麵對的問題,古人大多已經思考過,並給出了千奇百怪的答案選項。如果你書讀得夠多夠透,就知道,很多問題不值得思考,你能夠想到的,古人已經想過了。

    古人那麽多,聰明人那麽多,書籍那麽多,還真是負擔,搞得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東西,一翻書,才發現,人家已經有了n個答案。

    這就是文科生的不可承受之重。文科,人文社科類的簡稱,它是探討可能性的。與自然科學不同,自然科學探討必然性。

    胡適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雖然他是典型的文科生,但其學術源流,來自於美國當時的實用主義,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很大。他的前一句用來形容文科,後一句更像是理科的研究方法。

    當然文理分科也是近代的事,其實有許多東西,是分不好的。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搞不清楚,為什麽地理屬於文科。其實地理,比較確定地屬於理科,地球物理,哪個不是自然科學的範疇?還有曆史是文科,但其中的考古學,又有大量理科的成分。比如,通過碳14測定年代,就是物理的測試方法。

    人的思維模式究竟是理科研討的內容還是文科探討的內容?這個恐怕不一定。因為假設可以有千萬,可以大膽推測,但真相隻有一個,需要小心求證。

    當然,麵對一大堆的選擇,判斷的傾向或選擇的習慣,受價值觀嚴重的影響,這是肯定的。

    我隻能嚴謹地回答這個愛鑽牛角尖的人:“小苟,價值觀影響人的判斷,這肯定是影響思維模式的。當然,與之同樣重要的有生理、心理、習慣等各類因素。”

    我這種回答,是典型的文科生回答,就是把可能的因素盡量羅列,貌似給出了許多答案,實際讓人不知所雲。如果用理科的方式回答,應該說:有幾項影響因素,各占比多少,等等。

    “莊哥,我跟李老師在一起時,經常聽起他說,今天人心不古、道德墮落等之類的。我發現,許多老一代知識分子,都有這樣的感歎,這是不是有道理呢?”

    “我隻能說,他們這樣感歎是有原因的。但他們的結論,是沒有道理的。”

    說到這裏,我想起當年在班長那裏,看到他的一篇筆記:絕望的老人價值觀。其實,絕大多數老人的價值觀都是絕望的,不管在哪個年代。因為,他們的人生是絕望的。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寫這首詩的時候,明顯聽到死亡的腳步,感受一切皆空的現實,絕望中還寄托著一點點殘存的希望,雖然他自己也知道,那一點點的希望,恐怕也是沒影的。

    不要說王師能不能北定中原,在他兒子活著的時候。就是北定了中原,他兒子祭拜,他能不能聽到?人死後有沒有靈魂,接收並感受到人間的信息,這都是沒影的事。

    人們總愛美化逝去的歲月,這估計與大馬哈魚臨死前拚命遊回出生地的衝動一樣,葉落歸根,也是人類的衝動。但是當樹葉落下來,在這個社會中,人作為一片樹葉,落下來的命運很可能被人掃掉,估計是歸不了自己的根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