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三十八章 月夜枕邊談(4/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她說到這裏的時候,根本沒有傷感的意思,仿佛有點洋洋得意,估計她想的是,我們互為依靠,比李白那種狀態好得多。

    “莊哥”

    “嗯”

    “我有點理解陶淵明了”

    “你以前不理解嗎?”

    “不是字麵上不理解,而是情感上無法共鳴。原來,我總覺得他在仕途失意後,孤獨麵對山水,強顏歡笑,假裝快樂。其實,現在不過跟你住在農村兩天時間,完整的農村生活就讓你輕鬆踏實,我覺得,土地給予的安心和自然,確實是存在的,那也是一種美。我試驗的這個計劃,本來是想用一種生活方式把我們倆捆綁,拉近我們的距離。本來是想讓你從農村出發的地方,重新開始你的心情。但現在我發現,這裏不僅可以成為出發的地方,簡直可以成為歸宿。我剛才說的克爾愷郭爾的話,也是這個意思。當身處一個寂靜的環境中的時候,你隻能麵對兩個地方:麵對山水自然,麵對自己內心。”

    她這一長串話,簡直讓我對她刮目相看,因為,從始至終,我就覺得,她是一個無法理解農村的人。她到農村來陪我,一是為了跟我親近,二則,完全是為了我的心情,她甘願犧牲。但現在,她居然看到農村生活的美感,這讓我們的心靈又拉近了一些。

    “關於山水自然,它的美,與擬人話有關,也與中國人很早就適應自然規律的先進能力有關。”我說到:“在中國人的自然觀裏,很少對森林等有恐怖的概念,不像西方文學裏,直到十九世紀,還對自然有恐怖的情結。為什麽呢?因為中國人認識自然的水平高,大部分自然之物,人們都可以掌握順應和理解,自然就不是障礙了,而是幫手,是為我們服務的。為我們提供養育的土地,有什麽害怕的呢?誰會害怕自己的母親呢?不害怕,又親近,這就是愛了,這就有美了。周易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土地簡直是美好的化身了,並且與君子相聯係,就可以在藝術上擬人化了。”

    她端起杯子,自飲了一口,說到:“莊哥,按你剛才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然也,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我主動跟她碰了一下杯,也喝了一口。

    “但是,在獨自麵對心靈方麵,西方人確實說得比較多。大師們在孤獨時,誠實地麵對自己的心靈,這是我原來認為的,山村野居最大的好處。”小池這樣說,是在解釋她選擇這個地方給我的主要原因。

    “誠實地麵對自己,是西方貴族的特點,他們不窮,有仆人照顧自己的山野生活,他們隻是想找個閑人免進的地方,清理自己的思想和情緒。這與中國人的山野居住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中國人在山野是要參加農村勞動的,即使如陶淵明的大戶人家,也會在農忙時,見識勞動場麵。農業生產,是人與自然直接的對話,在農業發達的中國,這種對話產生的藝術,更多地偏向了山水自然之美了。當然麵對自我心靈的也不是沒有,但更多地與月、江、海、雲等離得遠一點的東西有關,腳下的土地,已經與自我融為一體,不存在麵對的問題。”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小池問到:“莊哥,你說這首詩中,所說的真意,是什麽意思?”

    這是個巨大的問題,我隻能揣摩古人意境了。

    “每個人看到山水,都有每個人的心境。作者長期沉浸在對山水的欣賞中,加入了自己特定的感情和思想,形成了對這種風景之間獨特的欣賞密碼,這也許就是他說的真意吧。我沒達到過這種境界,但我知道,他所說的這個真,不是真實的真,應該是天真的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