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一十三章 數字化解析(1/5)

    如果問,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學科是什麽?我估計,是數學。今天所發生的大量社會現象,是數學發揮作用的後果。比如手機,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手機是數字機,就有對數學充分的運用。

    電話是用來傳輸語音的,傳統模擬機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通過電波傳送,另一端將接到的電信號再次還原成聲音,就實現了通話。

    自然界所有的聲音都是模擬信號,也就是邊界不清晰的大量毛刺的不典型波型,過去電信號的轉換也是這樣,用電波來模擬聲波,就實現了聲電轉換。

    但數字信號就不同了,它將連續的不太規則的電信號,壓縮製作成規則的高低電平碼,並按編碼規則進行調製解調,形成了今天的數字機。

    這些說起來比較拗口的專業術語,也是我在進入手機這個行當裏,在小蘇和李茅的嘴裏現學現賣。當然,電腦的發明,也與數字信號規則有關。機器默認高電平為1,低電平為0,就是將並不嚴格相等的電壓輸出,簡單認為隻有兩個模式,0和1,這就是電平數字化後,運算的基礎。再加上二進位製數學,以及邏輯代數也叫布爾代數,就可以進行算術的運算,或者“與”、“或”、“非”的判斷了。

    最早的密碼也是模擬的,連續並且自然,帶有某種工藝的美感和製作者創造的神秘。比如虎符,比如羊皮纏繞的棍子,這是不可複製的手工藝術。但後來,密碼就完全變成了一種數學遊戲,其中最精彩的階段是,尋找最大質數,這幾乎耗費了數代最優秀數學家的畢生精力。

    數學一經產生,就非常強大。周易就是將社會運行模式數學化分析的典範,孔子帶了個頭,給了各類數字貌似科學的解釋。文人是搞藝術的,但也受了數學的影響,搞起藏頭詩來。比如一首五言詩:快馬三鞭至,上山四季經;茅頂六月雪,房下雲霧新。這本來是寫仙人在高山絕頂修道隱居的場麵,但如果從密碼學的觀點,這就是一首藏頭詩,密語為:快上茅房。還隱藏著另一個含義:無我。也就是沒五的意思,看看詩中,有三四六,獨獨缺了五。

    當然還有數字對聯的,有梯子詩的,有回文詩的,這就是文字的數學遊戲了。

    著名現代曆史學家黃仁宇認為,一個國家和社會現代化的標準是:能否實現數目字管理。也就是管理的數學化。

    在古代,人們對世界和社會的認識,是模擬化的。比如《禮記》中所記載,當別人問你家小孩子多大了?正規的回答是:可以接待賓客了、可以駕車了、可以拉弓射箭了。這是非常模糊的回答,是從功用上來定義孩子的大小,與數字化年齡關係不大。

    古人認識天地,是從混沌開始的,建立了天人合一的概念。所以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是用模擬類比的方式,來思考和推測。比如天地有五行,人就有五官;比如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皆有不忍之心。這種類推,成了文學藝術最主要的敘事方式。

    這種方式被濫用後,就容易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甚至完全錯誤完全相反的結論,是非常不可靠的。比如蘇軾的詞:月有陰睛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兩個判斷也許都沒錯,但它們之間有聯係嗎?幾乎沒有聯係,為什麽要寫到一起來,還讓人們讀起來覺得那麽美?這隻不過是反應了人類自古以來,模擬類比的思維習慣。符合習慣的東西,不管正不正確,總是讓人舒服的。

    回過頭來想,那些讓我們充滿舒服感覺的文學名篇吧,幾乎都充斥著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種將兩種事混為一談的本事,我們稱之為藝術,並且樂在其中,這是不是人們模擬思維的習慣,在起作用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