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四十二章 和欲望鬥爭(1/5)

    我很沮喪,甚至有點憤怒。望著自己髒了的褲頭,又得洗澡了。原因很簡單,滿則溢。當然,這中間有夢,不敘述,有點羞恥、有點邪惡。

    我不是一個高尚的人。

    弗洛伊德是對的,他把大部分心理衝突,都用性來解釋。儒家講:食色,性也。也是對的,那是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我們往往想用道德和思想來超越它,但是為什麽要超越呢?

    道德、思想、宗教的產生是近幾千年的事,而這樣的本能,從人產生起就有了。當然,這也是哺乳動物的共同的本能。本能的力量是強大的,它保證了在千萬年的進化中,人類基因傳承下來,對於思想來說,它是我們身上更純粹、更本質的力量,我們甚至無法超越。

    物質決定意識,性決定情感。

    我不是聖人,我也不想做一個聖人。也許世界上有聖人一說,但我寧願相信,他們不過是有某種偏好的怪人,是人類的特殊產品,我願意承認他們的價值,但不準備效仿。

    有人也要舉一大堆例子來說事了,都是古代的東西,難免有編造的成分。前麵我說過,王維喪妻不娶,但也不能證明他是聖人,也許是傷心過度的產物,那是病。

    甚至,有人把信仰當作自己唯一的追求,戒律森嚴,從不逾矩,這是他的本事,我學不來。佛家道家中,有一些禁欲的高手,他們要不是從禁欲中得到了巨大的好處,或者對這種好處的美好向往。要不就是出於恐懼,怕產生報應。應對這種人類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隻能通過發揮最基本心理衝動的作用才行。人類最基本的心理衝動有兩個:希望和恐懼。這個結論,在經濟學中也得到過證明。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的另一個最基本本能:對食物的占有。

    不能用人類中的特例來理解人生,這不科學。要看普遍性,大尺度中觀察,會發現規律。

    空間、時間和數量,來發現比例特征,動態變化趨勢,來發現運動特征,這才是科學的研究方法。

    中國的社會科學不強,不是人們研究社會不夠,而是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不麵對數量夠多的樣本,隻憑感覺,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不強不是因為不社會,而是因為不科學。

    像梁瀨溟那樣進行鄉村試驗的人很少,像費效通那樣進行田野調查的少,所以,產生不了有說明力的結論。中國的社會科學要振興,必須從認真調查開始。中國古代,仕大夫們偷懶,在屋子裏瞎抓耳撓腮,閉門造車,從到,從感覺到理論,寫出一大堆貌似正確的東西,缺少硬貨。

    至少在中國,漫長的曆史海樣的人,多少正襟危坐的道學家,三妻四妾的占了多大部分?皇帝們都自稱寡人,搞得自己像一個孤獨的崇高者,他的女人最多。當然,也不是沒有寡人,比如末代皇帝溥儀,據說是因為沒有性能力造成的。在他的巨著《我的前半生》中,透露過線索,沒有明提,因為那不是多麽光彩的事情。(說明一下,編者,二娃,起這本書的名字,與溥儀的這本著作無關,因為,二娃和莊娃都有性能力,這是各自的老婆證明了的。況且,二娃和莊娃也沒當過那麽大的官,甚至從來就沒當過官。)

    有過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皇宮中長大的孩子,基本是成長於婦女閹人之手,性能力的培養有點問題。不是太弱就是太強。太強者,如隋煬帝,這種能力,幾乎可以用播種機來讚歎,特殊基因在特殊環境成長下的產物,不評論。太弱者,如溥儀,他五歲進宮,日常生活就與男人隔離了(太監不算正常男人,甚至不算正常人),估計到他性發育開始的階段,宮女們就把他玩壞了,剛出來的小苗,掐死在萌芽狀態之中。他成年後,缺乏性能力,是有各種旁證的。但最主要的證明,是它的皇後,婉容偷情。後來,溥儀在監獄進,政府照顧他,找原來妃子陪他,他也沒有實質行動,以至於原來的妃子,沒一個回到他身邊。雖然最後,政府為了照顧他的生活,給他介紹了一個老婆,這個女人與其說是他老婆,不如說是他生活助手,與性無關。結論:沒有早年性壓抑,就缺乏成年性爆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