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九十五章 鳩摩羅耆婆(1/5)

    從嘉裕到敦煌,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行程,由於昨天的教訓,車子也不敢開快。我主動說到:“小池,講個故事唄,與這條路有關的,與敦煌有關也行。”

    “講什麽呢?”小池想了想,這條路上行走的故事太多了,要說敦煌,是佛教聖地。倒是有一個偉大的人物,與這條路與佛教有巨大的關係,想不想聽聽?”

    “你說的是玄奘?”張思遠問到:“他的故事不是講過嗎?”

    “再講講也無妨”我說到:“他的故事充滿傳奇,前麵所講的,不到他傳奇經曆的百分之一,他的真實經曆比《西遊記》還要精彩。”

    “不,我說的不是玄奘”小池說到:“有一個更早的人物,與玄奘一樣偉大傳奇,名字叫鳩摩羅耆婆,聽說過嗎?”

    大家都表示疑惑,仿佛聽說過,但又不太肯定。

    “又叫鳩摩羅什,聽過?”小池再問。

    “啊,這個人”我仿佛熟悉他的名字:“是不是早期翻譯佛經的那位西域高僧?被幾個國家尊為國師的人?”

    “對,就是他。”小池肯定到。

    “幾個國家的國師”思遠感歎到:“那不是比金輪法王鳩摩智還厲害?”

    “你金庸看多了吧,還金輪法王,這是個真實的人呢,把小說裏的金輪法王乘以十,也趕不上鳩摩羅什的一半。”小池說到:“這是個充滿傳奇的偉大的人啊,中國佛教的奠基者之一,中國最偉大的譯經人物之一。”

    “他是哪裏人?”高妍也變得有興趣了。

    “龜茲國人,就是今天新疆庫車縣人。他就是從這條路進入長安的,他譯的經書,到今天還在被和尚們原文誦讀,距今已經有一千六百多年了。”小池的眼睛裏閃耀著崇拜的光芒:“就是在今天、在我們這些普通人看來,他的文字仍然能夠被我們準確理解,文筆簡明流暢,真正的語言大師啊。”

    “是嗎?他都譯了哪些經典,有我們熟悉的嗎?”我問到。

    “《阿彌陀經》、維摩托詰經》聽說過嗎?”小池問到:“難道《金剛經》你們都沒聽說過?”

    小池這樣一說,大家都明白了,這是一個對中國佛教有何等影響的人物啊,八十歲的老太太可能不識字,但也聽說過《金剛經》,它不僅是佛教的光輝,也是文學的光輝,更是早已融入中華文明的光輝之中了。

    “按時間說,那不是比唐僧還要早五六百年?”高妍問到。她在西安時已經多次聽說過玄奘的故事,但《西遊記》的頑固印象,她還是習慣把玄奘叫做唐僧。

    “在中國曆代譯經大師中,有三個名字是最為閃耀的,按時間順序,分別是法顯、鳩摩羅什、玄奘,但這個鳩摩羅什是唯一的西域人,不是漢族不是漢族不是漢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小池感歎到:“但他的漢語水平,卻處在漢族語言大師的頂端。”

    “他生活的年代,就是莫高窟開鑿的年代,他的母親是公主,他的父親是貴族,他們的父母都信佛。”這貌似前言不搭後語的話,特別勾起了大家的興趣。

    細節、場景和代入感,是影響故事吸引力的三要素,小池把握得爐火純青。以下文字是根據小池講述所錄,在回賓館整理過程中,從網上參考了大量文獻,以求準確有據,以示對偉大人物的尊重。

    龜茲國又迎來了一個平靜的黃昏。

    國師官邸內,卻出人意料地爆發出一場爭吵,這對恩愛夫妻究竟怎麽回事呢?

    “你為什麽非要出家,去過冷清的寺院生活?究竟為什麽?我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嗎?”國師鳩摩炎迷惑不解地問

    “並非你有過錯,隻是我不屬於這個榮華世界,我的歸宿在佛法。前日出城遊玩,看到墳間枯骨縱橫,猛然悟到:貪欲乃一切苦難的根本,欲望之火猛如地獄之火,終究會將一個人燒成白骨,零落荒草間。我不想如此,不想再受欲望無盡的煎熬,我不能不出家,不要管我。”身為龜茲王妹的妻子堅決地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