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八十三章 由文入理難(1/5)

    “我們在大學都是學文科出生的,你有沒有這個感覺:由理入文易、由文入理難?但是,這兩門學科的卻大致相似,但為什麽到今天文科產生了巨大的衰退呢?”她的問題從具體直接跳到了抽象,反射弧有點長。

    “你是說分別是哲學和數學吧?”我得一條一條理清她的話。

    “大概可以這樣說吧。哲學和數學在早期是相通的。比如有的哲學家本身就是數學家,笛卡爾就是這樣的人。布爾代數又叫邏輯代數,是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石。代數是數學,邏輯屬於哲學,這兩者密不可分。早期的物理學家,如伽利洛做了大量的思想試驗,充滿了哲學思維的方式。近代如愛因斯坦,物理學家,他的相對論不是從觀察而來,是從思考和演算而來,這是數學和哲學高度結合的產物。對不對?”

    “你說的是多是國外的,你能認為墨子究竟是思想家還是科學家?他兩者兼有吧。孔子在對易經的研究中,也大量解釋了許多數學模型。那麽,周易,是典型的哲學和數學的結合。如果陰陽是哲學理念,那麽五行就是邏輯方式,河圖洛書就是數學規律。這是數學哲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的表現。”我從自己擅長的角度補充了她的觀點。

    “但是,從現代的人文科學來看,雖然經濟學中也運用數學規律,社會學中也運用統計概率,但自然科學的影子卻越來越弱了。比如,研究心理學的離醫學越來越遠,你看看現在心理學的奠基作品《夢的解析》,弗洛伊德治了四個病人,一個也沒治好,還出了這麽一本書,還建立了這麽一個學問,可信度有多高我不說了,但光看書的本身,卻越來越像玄學,離清晰邏輯的表達越來越遠了。”她所說的,我也有這方麵的感受,在看這本書時,對其概念與意象的糾纏,確實不好理解,我當時以為主要是翻譯的原因,後來,才知道,這門學科就是這樣,概念界限不清,邏輯交叉頻繁。

    “理科或者說自然科學,我認為主要是探討事物的規定性,而文科或者說社會科學,我認為主要探討事物的可能性,也許是這個原因造成了它們研究的方向、目的及方法的差距吧?”我試圖從這方麵來解釋分化的原因。

    “但是,一門學問的價值總得有個終極目標吧?”她自言自語到:“或許,社會科學研究善、藝術文化研究美、自然科學研究真吧,但這三者應該統一嗎?”

    “我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我假裝正經地說到。

    “少油嘴滑舌,快講!”她笑了起來。

    “所謂求真即研究是什麽,所謂求美是研究為什麽,所謂求善是研究怎麽辦,這不就結了?”我覺得這種最簡單的比喻估計可以解決問題。

    “比喻粗糙,但可以討論。”她點評到:“但這不是今天我們的主題,我是想知道的,為什麽人文科學到了今天,變得越來越缺乏指導性了呢?你說,自然科學的各種成果,成功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理論視野,甚至成功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但人文科學到了今天,我不是說藝術的,那是關於美的學問,我是說社會學、政治學等,對人們的影響力卻越來越不能與自然科學比肩了,為什麽,因為它們的成果很多經不起檢驗,所以人們自然置疑它的含金量。”

    “也許是目標不同,一個探索可能行為主,一個探索規定性為主。那麽在方法上,一個來自於對過去事物的解釋來預測未來,一個靠實驗難來探尋規律以指導實踐。所以,可能性結論遠遠大於規定性結論,大量不確定的可能性結論衝淡了結論的正確率,導致人們越來越不相信它的價值了。”我這種解釋連自己也說服不了,但至少好過於不解釋吧。也許,社會科學的發展思路跟我剛才的思路差不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