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十七章 所謂的學術(1/3)

    所謂的學術

    為了對李茅解釋我與他爭論的是否科學的論點,我寫了一篇心得,抄錄如下:

    在北大圖書館,這個包羅萬象的地方,我有機會看到各類所謂學術著作。在瀏覽了解之後,我對所謂的學術有一些粗淺的看法。

    王國維,號稱近代國學大師,死於自殺。原因並不是因為他所崇拜的傳統文化的消亡,而是自己珍視的最寶貴的才華,在社會生活中卻完全被人忽視,連原先以為尊敬自己的親家都因為窮而看不起他。其實,對讀書人來說,社會處境的窘迫是一直存在的,但如果,不能像莊子、陶淵明那樣通達,還存在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幻想,是非常可笑的。因為,按經濟學說,越是學術研究深入,其涉及的影響範圍就越小,市場價值也就越小。按社會學,愛人範圍的狹窄,導致不見經傳的結果,是大概率事件。

    我看見借閱西方人文社科著作的人很多,仿佛成了今天中國的顯學。但在我看來,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當時的古人就已經把人類思想的方式、社會運行的設想,大多數都進行了探索或思想實驗。看維根斯坦時,我依稀看到公孫龍的影子;看莊子時,我聽到西方哲學家似乎都在回答他提出的問題。中華文明,真是一個早熟的文明。

    但是所有思想,如果不能變成物質或製度的力量,它都隻是所謂的可能性,而探索如此多可能性的學術,大多數都難逃被冷落的境地。佛教的推廣需要轉輪聖王,儒家的興盛也在於形成了社會製度。那麽,西學成為顯學,也主要是因為它在近代產生了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那麽,工業革命的產生,是否也與西方近代的思想發展或人文特點有關呢?也許有關聯:邏輯。能被證偽的可靠的思維推理,讓實踐行為有了探索的工具。也許還與打倒上帝有關。尼采說:上帝死了,我們怎麽辦。恰恰是上帝死了,所有其它可能性才開始產生。思維無禁區,發明就沒阻礙了。其實,回頭看中國的情形,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思想範圍和方式就越來越縮小了。以致於程朱理學,企圖以憑空的假設來建立一套包羅萬象的法則,比物理學中企圖建立宏觀與微觀的統一場理論還可笑。

    看看紅樓夢中對人的本質的描述,以作者如此高妙的學術修養和絕頂聰慧,也難逃程朱的窠臼。

    在大量閱讀西方經典和諸子百家之後,我突然發現,這兩者的思維方式及立足源頭根本難以在學術上兼容。易經,也許有人拿它與矛盾學說來聯係,也許有人拿它與數學二進製來聯係,但無論怎麽聯係,它與西方哲學都是無法互融的,最多可以說有點啟發。因為,西方哲學是解析性的,易經是整體性的。這也許與拚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導致的思維模式根本不同有關,硬把這兩套在一個套子裏,根本不可能。

    如果說,這兩套學術有聯係,那就隻可能有根本聯係:實踐。許多人還在爭論中醫是不是科學,可以肯定地說:中醫不是科學。因為它根本不符合西方對科學的定義。很多專家在這個問題上打嘴仗,是可笑的。但你要問中醫有沒有用,這是個好問題!中醫肯定有用,現實中對疾病有效,曆史上,如果沒有中醫,中華民族還能延續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