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十八章 許多的世界(3/3)

    在反複的試驗中,我根本理不清楚頭緒,也沒得出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用吃來標定各個微觀層麵,你就會發現很有意思。按中國傳統來講,出有車,食有魚,這才是美好生活,但是現在絕不僅限於此,比如武漢長春觀的素菜館,價格高昂但有富人趨之若鶩,而農村辦酒席則以魚鮮肉肥為標準。

    我見識過廣東人,他們吃以向外拓展食材為追求,所謂吃遍了自然界;而北京的普通人,在雜醬麵的曆史和文化上向內挖掘,仿佛吃出了一點文化。

    我和李茅、張思遠,雖然都算年輕人,但也處在不同的世界維度中。我是個生活散漫但對思想認真的人,李茅是個生活和工作啥都不想耽誤的人,張思遠思想比較散漫但生活卻是有要求的人。

    在胡同口,兩個老頭正在路邊下棋,斑駁的搪瓷缸子暗黑的茶,劣質的卷煙花白的發,他們為吃掉對方一個兵而洋洋自得,也為悔掉一步棋而怒發衝冠,喧嚷聲中,看棋的更不耐煩了,甚至恨不得自己動手幫人動子,這是中國常見的場景,這是一個群體參與的世界;在公園角落,一個中年拉著京胡,沒樂譜沒伴唱,自顧自地沉浸在自己的旋律中,時而閉眼晃頭,時而怒目園睜,仿佛自己就是一台大戲,路過的人有時看他一眼,他就來了精神,閉眼沉浸、繼續沉浸,仿佛他進入了某種高深,再睜眼瞧,行人已經離開,他的自我表演也進入了尾聲,這是一個獨自形成的世界。對於擬劇人格的人來說,所有人都是戲精,世界就是舞台,人生就是以自我為一號的大劇,我們互為觀眾,互為配角。當我們出生那一刻起,接生婆一巴掌:請開始你的表演!我的哭聲就是第一句台詞,母親就是第一個觀眾。

    近年來,最引入注目的是廣場舞的大媽們,她們成群準點蜂擁而來,用簡單節奏洗腦,用過時老歌抒情,搞得樓上睡覺的人心煩意亂、廣場邊的老頭們心癢難耐。有的還定製了統一的服裝,打出了旗幟,用集體的力量掩蓋自身的渺小,用誇張的形式對抗青春的消逝。

    站在高樓之上,仿佛擁有整個天空,俯看馬路人群如蟻,車輛如龜,所有的喧囂猶如一個笑話:你們能大得過天去?

    但回到路麵,我又是他們其中的一員,縱使你高深得洞穿時光、把握未來,但還得行走在路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誰在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