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十四章 心理學課程(2/3)

    老師邀請這五個人上台,還是請他們圍成一圈,與電影上看到的不一樣,老師對他們不用擺錘,隻輕聲告訴他們讓他們眼珠左右擺動,然後想象海灘藍天輕風等舒緩事物,僅僅幾分鍾後,五個人都進入了深度睡眠,並且保持睡前某些定格的姿勢,場麵甚是怪異。

    這樣的試驗進行過多次,有在睡眠中抽筋的、有哭泣的。還有一個身體僵硬,把他的頭和腳各放在一個椅子上,身體懸空不動,十多分鍾後老師喚醒才下來的。就這個讓我吃驚,我在部隊進行過嚴格的身體素質訓練,就是我的老班長,也做不到肌肉如此長時間緊張用力,而這個學生弱不禁風的樣子,他平時要故意做到,是不可能的。

    那麽,這個實驗的機理是什麽呢?我知道,人的行為是由思想控製的,思想的動機是由心理決定的,心理暗示會讓人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行為嗎?還是人本身有這個能力,隻是沒有開發出相應的心理動機,平時表現不出來呢?

    老師還沒有給出能說服我的答案時,就轉向另一個方向了:批評。批評中國人太不重視心理健康,心理谘詢師的比例太小,這就有點自賣自誇的嫌疑了。批評中國人心理不成熟,像個嬰兒般,還沒度過口欲期。由於中國傳統道德對性的壓抑,致使性欲期發展不成熟,轉移至口欲上,所以,中國的美食文化在某方麵是個恥辱,因為這隻是性欲被壓抑的無奈轉移。這就有點顧左右而言他了。

    找毛病容易,學長處難。當年國民黨有位高官拜熊十力為師,學習曆史和思想哲學,熊十力推薦他看幾本書,他看後,在給老師交的心得上,說出了許多書上觀點的毛病,老師並沒有聽到他的收獲和吸取的長處,最後,熊老先生說:你不是我的學生。

    在這位老師的心理學課程上,我聽到了一個最令我震撼的觀點:記憶永不滅。一個人從誕生之日起,甚至在娘胎裏,都對所有經曆的事物有所記憶,隨著歲月的增長,人們在心理上有意忘記,或在思想上有意無意地屏蔽,以致於,我們誤認為我們忘記了。其實,在心理學家的實踐過程中,大量的童年、幼年、甚至嬰兒時期的事件,仍然保留在我們的大腦中,通過心理谘詢或者催眠術,可以被誘導或者複述出來,其中,越早的事件對我們心理特征的影響越大。

    在藏傳佛教中有一本書,叫《中陰聞教得度》,翻譯到西方借用了當時西方有名的《埃及生死書》的書名,叫做《西藏生死書》,在內地,也有取名《西藏度亡經》的,書中敘述了作為臨終逝者,在生死之間,會憶起此生以來所有經曆過的細節。在英美關於瀕死體驗的研究中,那些從瀕死過程中搶救回來的敘述者,也共同說出了這個特點,他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一生經曆,包括很多已經忘記的經曆,都在瀕死那一刻,細致而快速的閃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