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雞零狗碎

第11章(1/3)

    小時候,我中學有個很好的朋友,父親是朱耀華的後人,跟張輝瓚有親戚關係,由於不滿於現實,而傾向革命,後來卻被發配到了黑龍江的北大荒。他和父親,一直都在為張輝瓚背黑鍋,混都混不過去,因為那是領袖詩裏提到的反麵人物。在“文革”期間,革命小將見了他家的人,就會背誦:“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記得有位著名的曆史學家說過,在曆史上,凡是跟共產黨作對的人,不管你出身有多麽高貴,身份多麽高雅,下場都很慘。這話不一定全對,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卻千真萬確。張輝瓚,就是這樣一個很慘的人,很不幸參與了第一次“圍剿”,很不幸碰上了毛澤東,碰上了毛澤東又不趕緊逃,還逞能孤軍深入,更不幸的是大名被毛澤東的詩記錄了下來,想不遺臭萬年,難!

    偏不說自己是俘虜(1)

    葉名琛在曆史上,已經被定位為帶有強烈貶義的“怪人”。洋人打上門來,隻管關起門來扶乩請神,在僚屬麵前,裝得什麽事都沒有,學謝安以示“鎮定”。可惜,等不來“小兒輩破賊”,等來的卻是鬼子進村,洋人打破了大門,把他抓了去。當時人就說他“不死,不降,不走;不戰,不和,不守,古之所無,今之罕有”。

    然而,換了我們,如果處在葉名琛的地位,又能怎麽樣呢?戰,沒有本錢,和,沒有授權,守,自然是守不住。走(逃)的話,清朝法度,地方官守土有責,如果棄城而走,日後是要掉腦袋的。一介縣令尚且不能逃,何況堂堂的兩省總督?走尚不可,降就更不行了,自己丟人不說,家族的臉麵都沒了,多少年多少輩抬不起頭來。當然,死是可以的,隻是一來,洋人的炮彈沒長眼睛打到總督大人;二來葉名琛自詡名臣,有“疆臣抱負”,要為朝廷分憂,國家外患未了,不能死。再說,如果說葉名琛表現不好,那麽當時有誰表現好呢?廣東巡撫柏貴,在洋人據城之後,依然開衙視事,按洋人的旨意行事。僧格林沁倒是戰了,冒充土匪攻擊人家使團在先,在八裏莊的平原上擺好隊伍跟洋槍洋炮對陣在後,換來的,不過是自家士兵的屠戮和京師的淪陷。

    廣州城破之後,葉名琛做了俘虜。洋人還算“文明”,沒有給我們的總督大人五花大綁,上銬帶鐐,甚至連碰都沒碰他,還讓他帶上日用品,甚至食用的糧食並若幹仆人,因為葉大人既不打算吃洋人的飯,也不打算用洋人的東西,當然更不用說使喚印度人了。就這樣,葉名琛被帶到了船上,一路漂泊,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在那裏,葉被關在一棟小樓裏,每天寫字作畫,以海上蘇武自許。據說,他的鈐有“海上蘇武”印章的字畫,大半都送給了洋人(這成為日後國人鄙夷他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否真確,不好說,可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老人家隻吃自己帶去的糧食,一年後糧食吃光了,他便不食而死。這時候中國和英法聯軍的戰事尚未結束,國內的反叛遍地烽火,朝廷上下焦頭爛額,自然沒人想起這位海上的蘇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