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雞零狗碎

第8章(2/3)

    孫殿英大字不識一個,但賭技非凡,凡是賭的招數,他都會,於麻將最有心得。擲骰子可以隨心所欲,想要幾點是幾點,從不失手,麻將往桌上一擺,都用不著手摸,馬上知道各家都有什麽牌。下回香港再拍什麽賭王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實在應該以此公為藍本才是。孫殿英的辦公桌上,沒有文房四寶,也沒有手槍匕首,一年到頭,總是擺著各種各樣的麻將牌,從竹木的到象牙的都有。此公抽足了大煙,有事沒事就拿手摩挲著消遣,就像老葛朗台摸錢似的。一般人賭技高是為了贏錢,但是孫殿英不是,人家自有別的來錢的道。他玩麻將,就是為了交際和相人。

    用他的話來說,人在麻將桌上是最能看出秉性愛好來的。一圈麻將打下來,人是什麽德行,愛好什麽,吃哪口兒,弱點是什麽,全都一目了然。反正不論是敵是友、上司下屬、三教九流,孫殿英跟他們的交往過程都離不了麻將。飯後煙餘,幾圈下來,對方還蒙在鼓裏,孫殿英可已是知己知彼了。這樣一來,後麵的事情就好辦了,隻要用得著,人家好什麽給什麽就是,反正餘下來的招數肯定招招衝著癢處下家夥,不著道的少。所以,無論是北洋時期的河南督軍趙倜,還是狗肉將軍張宗昌,以及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甚至蔣介石和日本人,任憑他壞事做盡,還都能讓他平平安安地坐在他的位置上。應該說,孫殿英的相術是靈驗的,用不著去驗證史料,隻要我們費點心觀察一下牌桌上各色人等的表現,也就一目了然了。平常的時候,人人都有假麵,可一坐到牌桌前,就不由自主地原形畢露,動作加手勢將內心暴露得幹幹淨淨,連流口水挖鼻孔這種不雅的小動作都不會去掩飾。

    孫殿英玩麻將,不僅有相術,而且還有哲學,在他看來,政治跟賭博是一樣的,無非就是把錢收進來,再把錢散出去。收得多,散得開,是玩大政治的;收得少,散得不開,就隻好玩點小的。有沒有道理呢?讀者諸公自己琢磨吧。

    “馬桶將軍”的用人術

    王懷慶是在北洋軍中老資格的將軍,吃老米的時候,他已經是北洋軍的協統(旅長)了。雖然此公長期以來位不過師長,但由於多年擔任北京衛戍部隊的首長,民國風雲,什麽事都趕上過,所以在民國史上還算有點知名度。北洋諸將很多都有外號,有好聽點的,像吳佩孚叫“秀才將軍”,馮玉祥叫“基督將軍”,也有難聽的,比如唐生智叫“和尚將軍”,孫殿英叫“盜墓將軍”,曹瑛叫“茶壺將軍”(茶壺即妓院之雜役),王懷慶就屬於有不雅的外號的一位,人稱“馬桶將軍”。

    “馬桶將軍”跟馬桶的確有親和力,無論在什麽地方,沒有槍可以,沒有馬桶不行,一具漆紅燙金上麵寫著鬥大的“王”字的馬桶總是不離左右。辦公桌後麵放的不是椅子,而是馬桶,辦公就在馬桶上公幹。行軍打仗,得有一個班左右的人馬抬著馬桶隨行。隻要看到那隻碩大而且鮮豔的馬桶,人們就知道這是誰的隊伍了。攻山頭的時候,他的士兵打著上書“王”字的大旗往上衝,他坐在“王”字的馬桶上督戰,風景好得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