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雞零狗碎

第5章(2/3)

    進化論的犧牲品(3)

    當然,對此,唐氏還有另外一種解釋,那就是袁世凱的思想舊,滿腦子都是中國傳統的統治術。這一點,相信熟讀《資治通鑒》的唐德剛先生,特別有感覺。的確,袁世凱的所作所為,怎麽看都有古代權術的影子,唱了很多看似高明的老調子,玩了些許其實並不高明的小伎倆。唐德剛采訪過的顧維鈞(當時做過袁世凱的英文秘書)也認為,袁世凱根本沒有對民主製度的基本信仰。當然,袁世凱從教育背景來看,的確比孫中山要舊些,但這個背景的差異,並不意味著袁世凱必然頭腦冬烘,不會讚同向西方學習。唐氏自己也說,在清末新政的時候,袁世凱是個相當新的人物。其實,當時的袁世凱豈止“新”,他可以說是新政的關鍵,新政以全麵學習西方為目標的改革,在軍事、警察、郵政、司法、行政和教育等諸方麵,都有他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實上,當時的他,甚至跟立憲派也有密切的聯係,清朝的預備立憲,如果沒有他這樣的重臣推動,肯定不會那麽快。從那時起,他的夾袋中就已經儲備了一幹受過西方教育的人才,其學識和對西方政治的認識,並不遜於革命黨人。退一步,如果非要說袁世凱思想舊,那麽二次革命失敗後的孫中山舊不舊呢?當時的袁世凱不過是在抓權攬權集權,但民國的各項改革比如司法、行政、警務、稅收等仍然在一板一眼地進行,絕不含糊。可孫中山卻執意要將一個原本已經很有西方政黨色彩的國民黨,改造成幫會式的中華革命黨,所有黨員分出等級,都要對他絕對效忠,還要打指模宣誓。這一套,唐氏說是來自基督教的儀式,錯了,那是孫中山當年在檀香山致公堂(洪門)做洪棍時學來的,不信,可以查查洪門的《海底》。唐德剛先生說此時的孫、袁是一枚硬幣的兩麵,還是不對,其實是一麵,隻是孫中山走得更遠,一頭紮到極端專製的黑社會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