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癢

第42章(1)(2/2)

    在農村外部的力量,包括關心三農問題的學人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幫助農民恢複組織能力,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輸入外部的信息,建立相應的管道。也就是說,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幫助鄉村重建,再一次做當年米氏父子、晏陽初和梁漱溟做過的事情。

    當然,最關鍵的是在當前的農村中,依然存在著自組織的積極性和自組織的能力,過去的鄉紳雖然不可能重現,但鄉村中卻不缺乏能人,尤其不缺乏組織民間組織的人。隻要農村的環境足夠寬鬆,鄉村的民間組織自然而然地就會發展起來,而那些出外打工者中的精英,包括一部分大城市難以消化的大中專學生,至少有一部分會轉回來發展,形成新的“鄉紳”。

    來自於傳統世界的NGO

    ——平江廟會、路會組織的走馬觀花

    眼下,NGO(ALANIZATION,非政府組織)受到了國人的關注,走出國門的人們最先感受到國外形形色色的NGO的存在。國外的各種行業協會、各種基金會、各種慈善團體、各種社區組織、誌願團體、環保組織等,都屬於NGO。NGO的特色有三,一是非政府,二是非贏利,三是在政府之外,為各自特定的人群提供著公共產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類似的民間非政府組織也開始浮出水麵,比如各種行業協會、個體勞動者協會、艾滋病防治協會、青年誌願者協會等等,隻是這種非政府組織目前還存在有很濃的官方色彩,以至於有人根本不認為它們是中國的NGO。倒是某些從基層冒出來的一些民間的自發組織,如山東榮成的漁業協會、四川儀隴的鄉村發展協會、北京南口的煙酒專業協會、河北易縣的扶貧經濟合作社等等,不僅運作良好,而且性質上更接近西方的NGO。這些組織一出世,就以它們的高效率、高信度起到政府組織根本無法企及的作用。中國進入WTO之後,實現建設小政府大社會目標,發展NGO看來是一條無可替代的途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