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癢

第42章(2)(1/2)

    那麽,NGO是否純然是舶來品,中國要想發展NGO隻能著眼於引進呢?否。實際上,類似NGO這樣的民間非政府組織,中國的民間社會其實本來就有,中間雖經社會主義的改造被摧垮,但孑孓還在,改革開放以後,多少有些死灰複燃,在某些偏僻的山區,甚至已經小有氣候。我所要提到的湖南平江的廟會與路會組織,就是一例。介山廟的廟產管理組織

    介山寺建在平江城關的一座旁臨汨羅江的山上。這個廟,似乎跟佛、道兩家關係都不大,廟裏供奉的主神名叫陳公昭,據說是一位曾經在武當山修道的道士,生前和死後似乎並沒有多少名聲,隻是不知怎麽就傳出來說他在太平軍的一支經過平江時,曾經顯靈退了太平軍。當時的湖南巡撫駱秉章大概知道正在焦頭爛額的朝廷巴不得出點兒“神跡”,於是捕風捉影地就報了上去,結果陳道士被封為真人。同治年間又修了這座廟來供奉他。然而,當地的老百姓卻沒有這麽明確的政治頭腦,他們很快就在廟裏塞進了私貨,一位被人稱為介山老爺的神被請到神座上。據說這位介山老爺是位民間醫生,有妙手回春之功,對兒科尤其擅長。介山老爺雖然在廟裏位在陳真人之下,但真人就像被宋江架空的晁蓋一樣,坐在上座不過是擺擺樣子,老百姓真正供的是介山老爺,日子久了甚至連廟名都改了。

    我所看到的介山廟的廟務管理組織是1989年寺廟重建時成立的。廟宇的重建完全出於民間的自發,政府沒有撥一分錢,但是蓋廟總需要有人張羅組織,所以一些積極分子就湊在一起選舉出了一個管理組,廟蓋好之後,管理組沒有解散,繼續存在了下去,到今天已經是第三屆。每屆都是選舉產生的,參加選舉的人多的時候有上千。現在的管理組由9人組成,一個組長,三個副組長,分管財務、總務和基建。除了常設的九人小組之外,管委會辦公室的還掛著一個寫有40人名單和聯係電話的“聯絡圖”。據負責人劉妙濤說,這些人隻要需要,一個電話隨叫隨到。管理組下分7個小組:財務組、後勤組、衛生組、茶水組、香火組、接待組和保衛組。每組由核心組成員帶上幾個聯絡圖上標出的外圍組人員組成,平時每日保證3~4人值班,每逢廟會和春節期間,全體都要出動。管理組的成員都是盡義務,1995年以前連中飯都自己帶,後來財務狀況好了,也隻有幾個人有少量的補貼,中午吃一頓免費午餐。

    介山廟最忙的時候是廟會和春節,陰曆五月廿四日相傳是介山老爺的生日,在生日前後和春節期間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屆時不僅平江四鄉的人要來參加,周圍縣市乃至長沙湖北的都有來上香的。屆時管理組不僅要安排戲樂活動(花鼓戲和皮影戲,我在廟裏還看到了一副皮影戲的戲台),收取香客額外的布施,供應茶水和負責接待與維持秩序,還要安排一個宴會,參加宴會者都要買飯票(給多給少隨緣,等於是布施),大家吃流水席,一天吃到晚。當然,跟其他地方廟會一樣,趕會的人既來上香禮神,也是參與娛樂和商品交易,而管理的責任,就落到了管理組頭上。在管理組的管理下,廟產逐年增加,現在已經將寺廟所在的山建成了一個花園,免費開放,供人遊玩,還擁有三個商店,一個1300多平方米的綜合樓(剛剛建成),並打了一眼深水井。這一切,都是民間的管理組“管”出來的,而且這些財產並不屬於管理組。到目前為止,管理組基本上是在盡義務,隻有雇員才發工資。“管”出來的錢,都用在了廟宇的維修擴建和周邊環境的建設上,如果非要問廟產屬於誰,那麽他們會說屬於介山老爺。值得一提的是,管理組的另一個負責人張石根告訴我,他們這個管委會,縣委統戰部、政協、公安局以及城關鎮和寺廟所在的城西村都能管得著(但經費一分不投),不過一直都對他們非常滿意,廟裏從未有過違礙現象發生(我去的時候,寺廟的牆上,掛滿了反對邪教的宣傳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