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癢

第15章(1)

可是事實是,凡是學官,學問就做得好,官越大,學問就越是做的好。這絕不是諷刺,不信的話,可以到教育部的相關網站上去查,看看各個學校的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幹,有幾個沒有官銜的。北京某些高校帶有處長銜的教授,據說已經做到了大師的級別。事實上,這些學官們近些年來,著作是越來越多,因為他們課題多,經費多,出席各種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多,拋頭露麵的時候更多。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些人已經壟斷了高校學術資源的絕大部分,掌握了最大的學術發言權。對他們,想說不好都難。 這就是教授們想要帶“長”的原因,因為即使是一個副處長,其爭取資源的能力也會因此而提高若幹倍。盡管帶上“長”之後,資源有了,時間卻沒了,看書的心情都不見了,可是學術地位卻會見風看漲,各種學術頭銜都會紛紛落到你的頭上。自然而然地,連你自己也覺得自己像個大師了。某海歸回國後,擔任某高校副校長,研究時間銳減,但學術地位卻陡升,高到甚至連他自己都吃驚的地步。 教授帶上“長”會有如許大的好處,那麽說明“長”的威力和價值要遠遠高於教授,而且兩者之間的差距還在擴大中。開放之初,我們聽說是助教類同於科長,講師類同於處長,副教授類同於副局,到後來,助教排不上了,講師類同科長,副教授類同副處,教授類同處長。同時期,雖然職稱“毛”了很多,但官階濫得更厲害,相比之下,還是教師貶值得更多些。過去有一則民間傳說,說是唐朝的盧杞,曾遇仙人,仙人給他兩個選擇,一是上天做神仙,一是做人間富貴宰相。他開始說選擇做神仙,等到仙人將要離開時,他又忙不迭地改口:人間宰相,人間宰相!我們的教授們,雖然在開始的時候選擇了學術,但骨子裏跟傳說中的盧大人沒什麽兩樣。 可是話又說回來,既然教授都要巴結著帶個“長”,那麽已經是“長”的人,如果反過來要做教授,豈不是更容易?事實也是如此。無論這個“長”是多麽的不學有術,無論這個“長”上不上課,或者能不能上課,隻要他帶“長”,而且還握有一定的實權,那麽,各個院係還真就得買賬,評職稱的時候還就不敢不給人家評,不僅要評,而且還要給一級教授,因為一來人家的名額往往是從上麵戴帽下來的,二來人家手中有權,教授們還指望著人家從指頭縫裏給自己漏點兒好處下來。三來嘛,今日之教授,見到領導,無論如何,膝蓋總是有點兒直不起來。 請國家領導人到高校做做院長的事情,近來少了,但部長、市長、書記做兼職教授、甚至帶博士生的事情,正方興未艾。學校眼裏看到的,恰是官員手中權力所能給學校帶來的好處,而教授們樂於捧場,也正是期待著人家指頭縫裏漏下的餘瀝。 反過來,掌握著實權的官員喜歡戴一頂教授的帽子,關鍵是看上了這頂帽子在社會上還有的一些光環。這種光環是在老百姓眼裏的。不管怎麽樣,我們這個民族還是保留了一些對知識的尊重,老百姓總是善良地相信教授這種職業還是知識的象征,就像古代相信舉人進士是知識的象征一樣。如果這種信任也丟了,那麽大家還能信什麽呢?社會的基本價值估計也就剩不下多少了。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輕易地向政界和商界開放學銜的,除非個中人自己放棄原來的政商地位,進入學界。如果有大學隨便把教授的頭銜送人,那麽它一定是野雞大學,而野雞大學的教授,事實上沒有人會要的。中國曆代統治者盡管可以買官鬻爵,開捐班,但卻從來不賣進士捐舉人。因為他們知道,學銜是國家的名器,名器不能濫。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