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癢

第3章(2)(1/2)

    應該說,這種封鎖消息,內部處理的事件處理方式,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還是適用的,是可以把事件控製在一個小的範圍之內,不至於造成整體的震蕩,保全政府的臉麵。但是,在資訊和通訊工具如此發達的今天,嚴格上講,任何組織、政府,稍微大一點兒的事就瞞不住人,外界總有辦法知道。政府的有意控製和封鎖,隻能便宜那些小道消息的傳播,甚至可能使之更加畸形,向對政府更加不利的方向發展。很多事件,本來就是老百姓認為官官相護,隱瞞真相激化出來的,政府處理的方式,一上來就封鎖隱瞞,則證實了這種民間的想象,並使之無限放大,加劇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直至群情激憤,釀成惡性事件。反過來,如果這類事件中真的存在官員的重大過失,乃至犯罪,這樣的封鎖和控製,也給了這些官員把水攪混的機會,在根本上,既不利於事件的處理,也難保當地的長治久安。

    因此,當務之急,政府處理突發性群體事件,首先要做的,是改變長期以來政府處理此類事件的慣習,切實實現政務公開,學會在媒體開放之中,處理事件,一則可以將政府內部的貓膩減少到最小,一則可以使流言的傷害減少到最小,要相信,自古以來,但凡流言,都是見光即死的。如果有個別記者唯恐天下不亂,惡意造謠,那麽在信息公開的條件下,也不難被識破,一旦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這個記者和所在媒體,將會付出很大的成本。一般來說,隻要某個有信譽的媒體一報道,很多關於這個事件的謠傳,就會不攻自破。

    派性政治和娛樂政治結合,生什麽?

    台灣陳水扁家族,傳出有大筆的錢匯往瑞士。一向作為獨裁和貪贓者銷贓和洗錢天堂的瑞士,自9.11之後,改了規矩,對來路不明的錢要追查。誰也沒想到,掉到井裏的,居然是“台灣之子”陳水扁。陸續的調查表明,陳水扁來路不明的錢,還遠不止這些。

    消息被證實之後,台灣島內,在破口大罵和唉聲歎氣之餘,也在檢討,為什麽會讓這個家夥A了這麽多錢去,如果不是外國人揭發出來,單憑台灣的國民黨加上媒體再加上檢調機關,還真的就奈何不了這個雖然下台,但依然操控著民進黨的大人物。有人說,這是因為這麽多年來,民進黨已經跟陳水扁形成了一個共犯結構。也有人說,這是因為台灣社會隻講意識形態,不講是非。還有人說,是因為台灣的親綠人士,把本土價值放在了道德價值之上。在我看來,陳水扁這個怪胎,其實是台灣民主過程中,派性加娛樂政治的產物。

    人的社會,很容易形成派性政治,隻要政治是公開的,政客需要人們表態,人們對政治的熱情比較高,人們就會自動站隊。派係紛紜,諸侯林立當然也有可能,但對於一般老百姓而言,最合適的,是分成截然對立的兩大派。在民主製度比較成熟,選民政治熱情不太高的發達國家,派係政治會升華為政黨政治,無論多黨製還是兩黨製,選民都不大可能為了某個黨去跟人玩命,但是,在民主政治推行之初,製度沒有長大,老百姓熱情高,也喜歡意氣用事,政客再加以煽惑,派性是免不了的。台灣政治,就有太多的派性色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