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醫二代

734.第二個話題(1/3)

    【明天十-十一點】

    近日,一場麵向貴州黔西南州的線上義診活動在上海市東方醫院舉行。由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會長、上海市東方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江華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通過網絡連線為黔西南州患者送去診斷意見,並提供醫療救助。

    一上午的時間,江華主任所在的義診室遠程接診了10多位小耳畸形的患兒,耳再造正是江華主任的專長之一。

    三年前,江華主任離開了工作多年的上海長征醫院,加入上海東方醫院擔任整形外科主任。在他的計劃中,他希望在未來3-5年時間內,將上海東方醫院整形外科建設成為上海排名前三、全國排名前十的整形外科。

    “中國能做耳再造的醫生,一隻手能數過來”

    據江華主任估計,中國5000-600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小兒畸形患者。這對於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需要耳再造的患者很多,但能做的醫生卻極少。

    “一隻手就能數過來。”這是江華主任對中國能做耳再造的醫生數量的判斷,這是因為,不管是先天性還是後天性耳缺損,要進行耳再造的手術難度非常大。

    “在我們整形外科,耳再造被列為四級手術,是最高等級,手術難度很大,手術效果不確定,手術的並發症相對較多,而且客觀的來講,目前還沒有一個理想的手術方法,能夠滿足所有的耳畸形患者。”

    江華主任介紹,目前臨床上耳再造的手術方法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完全擴張法,在患兒的患側耳後埋入一個“水囊”,醫生每周持續向水囊注水,達到擴張目的。完全擴張法耳再造的手術共分為三期完成,一期擴張器置入術,二期耳再造術,半年後行三期再造耳廓修整術。

    在江華主任看來,完全擴張法比較穩定,手術效果也不錯,但最主要的問題是手術次數較多,治療時間很長,前後需要持續一年左右,對孩子生活學習會帶來很大影響,而且整個治療過程中孩子需要承受的痛苦更多。

    耳再造的另一個手術方法是直埋法,取患者適量肋軟骨,依照患者健康側耳朵形狀雕刻成耳廓支架,埋入耳後皮膚下,半年後再進行立耳手術。這一方法不需要注水擴張,但也需要兩次以上手術。

    過去30年來,江華主任和團隊一直從事耳再造方麵的臨床和研究工作,他看到過因為難忍頻繁注水帶來的痛苦,患兒從病房裏逃到大街上,醫生和護士在身後追著。“病人不斷反映的一些痛苦和要求,我們作為醫生是有責任進行不斷研究和探索的。”

    近幾年來,江華主任和團隊終於找到了手術改進的方法:自體肋軟骨支架移植一期耳再造術。將耳再造手術次數從三次縮減為一次完成,整體治療時間從半年到一年,縮減為一個月。

    “這對於病人來說,當然是獲益的,但對我們醫生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江華主任說,“多次手術變成一次手術,手術難度就大大增加了,如果技術不穩定的話,手術效果也會有一些差異;另外手術時間也比較長,過去分2-3次手術做,每次手術隻要2個小時就能完成,現在一次手術要做5-6個小時。”

    江華主任也坦言,改進後的手術方法他們現在仍然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希望技術能夠更加穩定,治療效果更好。

    耳再造術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一個團隊來完成。在東方江華主任的耳再造團隊,用江華主任的話說:分工協作,流水作業。“有醫生專門取肋軟骨,有醫生負責雕刻,有醫生專門做手術,是團隊作戰,不是一個醫生從頭做到尾。”

    江華主任特別指出,耳再造術中最需要天賦的環節就是肋軟骨支架的雕刻,雕刻作為一門藝術,是需要有一定天賦的,江華主任團隊中有一位郭榮博士,很有雕刻的天賦,雕刻出來的支架栩栩如生。“這使我們的工作很快上升到一個大的台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