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醫二代

79.兩張新麵孔(2/2)

    這也是因為丹陽醫院負責區域遠超其他醫院的緣故。

    把祁鏡送進來或許可以算作院長老爸給的一個閑差,可要再往裏塞人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走一步算一步吧。

    祁鏡走進急診室,換上白大褂,正準備找病曆忽然發現診療室裏出現了兩張“新”麵孔。新是相對於現在的急診,對他來說那麽多年相處下來也算老相識了。

    一位是神經內科的主治顏定飛,另一位是呼吸科的住院屈逸。

    “顏老師好。”祁鏡打了個招呼。

    顏定飛頭上戴著手術帽,臉上掛著兩層口罩,桌上的手機則是被套進了一個別致的塑料包裝袋裏。最關鍵的是他手上還套著一副外科用的無菌手套,將幹淨做到了極致。

    他就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翻著一本神經內科學的全英文教材,聽到聲音隻是點點頭連看都沒看祁鏡一眼。

    祁鏡也是見怪不怪了,這人一直都是這樣,除了接診病人外基本不說話也不交流。

    “屈師兄好。”

    “好好。”

    屈逸則是坐在角落,背對著大門口,一手擺弄著模型,另一手拿著一根氣管內導管,反複做著氣管插管的練習。

    呼吸科有三大絕學,一張片子、一根管子還有一張鏡子。隻要三會其一,稱大佬或許為時尚早,但至少能在挑剔的羅唐手下站穩腳跟。

    片子指的是影像學,胸片、CT、MRI都算。尤其是胸片和ct,是呼吸科診斷的關鍵。

    管子是氣管插管,是在重症急救中最基礎最關鍵的技術。一個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氣管插管的醫生,絕對會成為重症急救室裏的香餑餑。

    鏡子指的就是支氣管內鏡,03年內鏡才剛發展,主要用來做直觀檢查,也會用來取出氣管內的異物。

    但之後微創技術興起,內鏡漸漸成了呼吸科微創治療的本錢。

    這位屈逸便是一位想靠手上細活在這家醫院存活下去的醫生。

    所以隻要一有空便會擺弄各種模型,現在是氣管插管,再過兩年他還會搞到一套簡易的內鏡練習工具。

    兩人雖然不太愛說話,但都算好相處,至少比吳同山要好的多。

    祁鏡把手機插上電,沒來得及開機,隔壁的秦若芬便走過來抱怨道:“你們綠色通道的可真閑,一個看書、一個看雜誌、還有一個竟然在玩玩具。”

    屈逸後背一陣發冷,不好意思地回過頭笑著說道:“秦老師,你太抬舉我了......”

    畢竟都是呼吸科出身,秦若芬已經是副主任了,級別對屈逸來說是完全的碾壓。

    也就是這兩個人好說話,秦若芬才會過來商量。要碰到吳同山和張傑義,一個死強一個則是團棉花,讓他們分擔工作是絕無可能的。

    “秦老師,還是我來吧。”

    這會兒祁鏡快速地翻過手邊的病曆冊,發現沒什麽可玩的便主動攬下了這個工作。

    “你沒執業資格證吧。”

    “這不還有顏老師在旁監督嘛。”

    顏定飛依然用原來的姿勢坐在椅子上,兩眼看著書,手指撚起一頁紙慢悠悠地翻過,隨即點點頭。

    “那好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