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海漁場

891 玳瑁聚集地 下(2/2)

    海龜專家組提供的數據表明玳瑁在過去的三代中種群數量減少量已超過80%,而每年築巢產卵的成熟雌龜減少了84-87%,且在1996年種群數量並無顯著增加。

    而且這些數據在測量中無法顧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覓食的幼年海龜,所以得出的數據大大低估了種群的減少量。因此,根據這些數據,IU將玳瑁定為CRA1狀態,但並不是CRA2,因為IU認為並沒有充足的數據表明玳瑁的種群數量在將來會進一步減少80%或以上。

    二十世紀後期,各國政府對保護玳瑁所作的努力也越來越多,如實行臨時或永久性的法律法規以及建立海龜自然保護區等。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保護局從1970年起就將玳瑁列為瀕危物種,而美國為保護當地的玳瑁種群,也已在在適當地點實行了多次恢複計劃。

    玳瑁在我國也已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很多地方,甚至已建有保護玳瑁、綠蠵龜等海龜和其他物種的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

    雖然捕殺玳瑁不合法,但在世界範圍內仍有很多人捕撈玳瑁。

    在某些地區,玳瑁仍然作為美味佳肴被食用。

    特別是在我國,早在公元前5世紀,玳瑁等海龜就被國人們視為山珍海味,這種幾百年來深入骨子裏的意識,短時間內是很難更改過來的。

    即便是到了今天,任然有人堅信吃了海龜肉能夠可以延年益壽。

    還有些人,喜歡把玳瑁殼當做成收藏品收藏起來。

    比如我國,就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喜歡在書房裏放一個玳瑁殼。

    這跟我國的傳統文化是相關聯的。

    玳瑁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之一。

    如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對劉蘭芝外貌的精彩描寫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是講述告別之景,繁欽《定情詩》中也提到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釵”諧音拆,有分離之意。

    甚至就連詩仙李白也曾寫到“常嫌玳瑁孤”。

    更有無數詩詞中常以玳瑁筵來描述筵席的精美與豪華。

    這種幽美的意像,項陽並不覺得有錯。

    玳瑁的貝殼,確實是非常的漂亮。

    但因為一己之私,為了霸占這種漂亮,就肆意殺死本就數量不多的玳瑁,項陽覺得這種做法非常不對。

    像這種數量及其稀少的海洋生物,項陽覺得,如果這一代人還不好好將其保護,讓其得以休養生息,最後的結果就是,玳瑁這種生物,將隻能徹底在這片幽藍的大海內消失,徹底隻存在於幽美的詩詞裏。

    “大家想拍照留戀的快點,但一定要注意,千萬別傷害到這些玳瑁。”項陽朝眾人道。

    這片玳瑁聚集地裏,除了成年的玳瑁外,還有一些比巴掌還小的小玳瑁,如果不注意,被人給踩一腳,是肯定會死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