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海漁場

891 玳瑁聚集地 下(1/2)

    項陽搖搖頭,“玳瑁這種生物現在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早就被列為國家級的保護動物了。”

    陳慶生有些不相信地看了看四周,“就是這種遍地都是的家夥,是瀕臨滅絕的生物?”

    “這多嗎?一點也不多,你別看這四周好像生存著很多的玳瑁,實際上這片海域,可能就是這種玳瑁最大的聚集地了,你如果把這些玳瑁分散到整個海洋,你說這還算多嗎?”項陽問道。

    陳慶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嗯,如果這樣算的話,那確實是不多。”

    項陽繼續看向那些玳瑁。

    實際上,項陽說這些玳瑁快要瀕臨滅絕了,一點都沒有危言聳聽。

    首先,玳瑁這種生物的繁衍方式其實及其的困難。

    玳瑁的產卵期一般在3-4月,產卵時,雌性在白晝上陸在海岸沙灘挖穴產卵,坑穴直徑約20厘米,深約30厘米,一個產卵期內分三次產卵,每次產卵130-200個。

    玳瑁的卵是卵球形,白色,殼軟有彈性。

    玳瑁卵徑約3.5厘米,孵化時間長,需要兩個多月幼體才能孵化出來。

    初孵出的幼龜背甲未完全堅硬,但已有覆瓦狀排列,幼龜頸部可自由伸縮,但不能前後左右轉動。

    這時候的幼龜,實際上是及其危險的。

    玳瑁這種生物的種族現狀非常不好。

    根據已發表和未發表的報告的分析表明,由於對玳瑁產卵築巢的海灘的過度開發,巢生境的退化,幼體和成年的成活率,過去三代的所有主要海域亞種群均大量減少。

    在過去主要的玳瑁覓食區裏,與海洋漁業有關的偶然死亡以及海洋生境的退化。對全球分布的25個索引位點的亞種群變化進行的分析顯示,在過去的三代中,雌性每年孵化的數量下降了84%至87%。

    許多種群,特別是一些較大的種群繼續減少。

    經過人為一些受保護的種群穩定或在增加,但是從三代人的角度來看,該物種的總體下降已超過80%。

    人們長期以來認為玳瑁等海龜物種沒有滅絕威脅,因為它們壽命很長,生長緩慢,生殖期長,成熟晚,繁殖率也較高,而且玳瑁種群中年齡層次多,短期內的數量銳減不易被發現。

    但實際上,玳瑁的繁殖率雖然高,但是與大多數海龜一樣,稚龜的成活率相當低。

    很多成年海龜被人類有意或無意的殺死,海龜的巢位也被人類和動物侵占。

    小型哺乳動物會襲擊玳瑁們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

    在美屬維爾京群島上,包括玳瑁、棱皮龜等海龜的巢穴在卵剛產下後,就會被獴襲擊。

    獛、沙蟹、胡狼甚至家畜也都會襲擊玳瑁們的巢穴。

    多巴哥島附近的玳瑁曆史上,玳瑁曾於1982年被IU列為瀕危物種。此狀態在之後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幾次評價中都被保持,而從1996年起,IU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玳瑁的保護狀態升級為極危。

    在玳瑁被評為瀕危物種時就有人反對,兩份請願報告聲稱玳瑁及其他3個物種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多個重要的穩定種群,不過IU根據海龜專家組提交的數據分析駁回了這些請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