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海漁場

551 野生大黃魚的傳奇曆史(1/2)

    黃花魚是一個擁有鮮美軟嫩肉質的海鮮。

    如今市麵上所看到的黃花魚幾乎全部都是水產養殖的產品。

    有關野生大黃魚的故事,可以說也算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曆史。

    在分布上,大黃魚在整個我國沿海地區都有分布,除此外朝鮮半島和東部、南部,也有著一定數量分布。

    可惜的是大黃魚所生活的地區,可以說正靠近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

    因而就和生活在這裏的所有魚類一樣,環境汙染、過度捕撈,如同一把把利刃,把野生大黃魚群摁在水裏摩擦。

    對於已經處於極危狀態的大黃魚來說,保護卻是非常困難。

    在生活習性方麵,大黃魚屬於洄遊性的半鹹淡水魚類。

    野生大黃魚的棲息地主要是沿海和河口地區的中底層水域,捕食甲殼類和小型魚類。

    黃花魚的這種棲息地分布,可以說非常容易受到沿海汙水排放帶來的影響。

    同時我國近海地區一直有非常嚴重的過度捕撈現象,所導致的漁業資源匱乏,也讓野生大黃魚很難找到足夠的食物。

    然而對於野生大黃魚來說,還有一個可能是人類完全沒有意識到的巨大威脅,那就是人類所產生的聲音。

    聲音對野生大黃魚的危害甚至比環境汙染還要大。

    大黃魚在分類上,屬於石首魚科,這個魚類家族有一大特點,那便是它們的頭部有著用於感知聲音的魚首石。

    這一結構雖然對於野外大黃魚發現獵物和躲避敵害,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代,卻又難免讓它們成為人類噪聲汙染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無論是各種船隻行駛亦或是近海工程建設帶來的巨大聲響,都會對附近包括大黃魚在內的石首魚科成員帶來極大衝擊,甚至會被直接真暈或震死。

    除了環境問題和各種誤捕,大黃魚還麵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那便是人們的“保護”。

    在許多沿海地區為了保證漁業可持續發展,以及他們所認為的種群繁衍,將大量養殖的大黃魚野放。

    這種行為可以說就和某些群體所謂的功德放生一樣,不僅不會起到保護野外種群的目的,甚至還會給它們帶來巨大的危機。

    人工繁殖的大黃魚因為長期近親繁殖,身體普遍出現嚴重的畸形,而且因為數代都在人工繁育的環境下生長,它們的免疫力也要大大低於野外種群。

    這些人工繁殖的大黃魚被放歸野外後,它們不僅會對野外大黃魚的基因帶來不可逆的負麵影響,而且也會將許多疾病帶給野生種群,因而更進一步的讓野生大黃魚種群出現劣化和基因衰退。

    可以說時至今日,雖然人們對環境和動物的保護意識在不斷增強,但是大黃魚的野外種群數量,卻依然看不到有效的保護的措施甚至方案。

    對大黃魚的保護,就連生物學家也隻能祈願這種美麗的魚兒不要從大海中永遠消失,或許會有很多人讚同環境治理,保護環境,但絕對沒多少錢支持海上的噪音治理。

    不過,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加強,大黃魚要真正滅絕也不可能,最多也至少野生的大黃魚數量越來越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