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世界諸天大佬

第九百零五章:直接取之於敵,用之於敵(1/2)

    幽州,漁陽郡,泉州港口,大量的海船整齊地停靠在港口之內,碼頭上上千工人揮灑汗水搬運著貨物,十幾個龍門吊在不停地朝著海船上裝載物資。

    待軍方預定的所有物資陸陸續續全部裝載完畢之後,一艘艘的空船停靠在港口的棧道之上。

    碼頭上的工人這會全部撤退出去,過來有半小時左右,整齊的腳步聲在港口響起,一隊隊的士卒邁著整齊的步伐開進港口陸續登船。

    原本對付烏恒人的計劃是直接平推,對付這種弱小的敵人沒必要用什麽陰謀詭計,堂堂正正之師最好,計劃越簡單,錯誤的幾率就越小,但由於琅邪王家插這麽一手,王軒便隻能修改一下原計劃。

    在原本負責平推烏恒人的基礎之上,王軒決定單獨帶一路人馬走海路進入遼東灣,然後沿渝水(後世大淩河)北上,直接奇襲烏恒人老巢柳城。

    說起來也算不上什麽奇謀妙策,無非是打著擒賊先擒王的主意罷了,當然,這一切依托的還是劉備有遠超這個時代的海軍,依托戰船進可攻退可守,完全不用擔心身陷敵後的問題。

    端了烏恒人的老巢好處多多,既可以讓烏恒人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加快消滅烏恒人的時間,又可以直接從柳城出發,通過遼西走廊直接殺奔玄菟郡,剿滅盤踞在玄菟郡、遼東郡及其東北方的高句麗人。

    說起來,玄菟郡郡治所就叫高句麗,這名字讓王軒聽了就不喜歡,莫名的讓他想起了‘大宇宙國’來,三韓現在已經被消失,可這高句麗卻不是能一下就搞定的,之前沒考慮過高句麗,現在想起如鯁在喉,難受!

    高句麗不可小視,其同樣是一個半遊牧半農耕的民族,切遊牧占比少,多以農耕為主,民族以濊貊和扶餘人為主,後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

    其從公元前7年就正式建國,一直傳承不斷,說起來法統比之西漢都多了,若是沒有王軒這次打高句麗的主意,曆史上他會一直延續下去,一直延續到唐朝時期,公元668年才被大唐所滅。

    其存在的這七百年間,幹過不少大事,流傳過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就包括隋朝時期‘三征高麗’時‘奕劍大師傅采林’和其三個女徒弟‘傅君婥’‘傅君瑜’‘傅君嬙’之間發生的《大唐雙龍傳之高句麗風雲可擼版》。

    當然,這本書王軒是沒有看過的。

    這高句麗之所以叫高句麗,便是因為西漢末年的時候扶餘人就占據了幽州東部玄菟郡、遼東郡、樂浪郡,公元前7年扶餘人**玄菟郡高句麗建國,所以才叫高句麗國,在東漢初期,又遷都到東麵的鴨綠江北岸的國內城。

    實力上,高句麗不是區區烏恒人可比,王軒也沒計劃著這次就能滅了高句麗,無論時間還是交通亦或者兵力上,高句麗都不是輕易可以拿下的,王軒不會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高句麗身上,這次打下玄菟郡和遼東郡為開礦做準備,同時打下玄菟郡以北,大片土地給王家即可。

    至於未來,相信在那些世家在建國的野望之下,會慢慢把高句麗跟徹底蠶食掉的,王軒從未小看過那些世家的力量。

    華夏國土在漢以後從未繼續擴張的根本原因不是漢人沒能力,而是曆朝曆代的皇權刻意打壓了國人的擴張玉望,無非就是怕管理不力,鞭長莫及,時間一長尾大不掉會掉過頭來反噬中原皇朝罷了。

    若不是抱著這種私心,以漢人的數量和對土地那種近乎癡迷的追求,哪裏還有其他民族生存的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