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

第2783章 鄭氏祠堂(2/3)

    但黎、閔以及盧心裏都清楚白鈺的性格屬於外柔內剛,說出來的話絕不收回,之前與屠鄭雄硬碰硬較量就可見一斑。

    萬萬沒想到今早站在市府大院裏寥寥數語就讓白鈺鬆了口,分階段實施的想法似乎得到認可,這讓盧小晨又慶幸又詫異,鬧不清市委書記葫蘆裏到底賣什麽藥。

    鄭家祠堂坐落在湎南區上首的江灣街,與港口靠得非常近。鄭家並非湎瀧本土居民,真正的湎瀧人其實指港口星羅棋布的小漁村。如談戎所說,鄭家大本營在基杜,上世紀民國時期它不慎卷入正黨之爭,為避禍端舉家搬遷到當時人跡罕至的湎瀧港。等站穩腳跟後,第一件事便是耗費巨資將基杜的鄭氏祠堂整體拆掉後材料運到湎瀧按原樣重建。

    原樣複製的成本比新建高出一倍以上,但沒辦法,嶺南宗室氏族就講究這個而且不惜代價。幾十年前內地有部反映南方邊境城市打擊毒品走私的影片,凶殘暴戾的大毒梟心願居然是賺到足夠多的錢,回老家蓋一座當地規模最大、最氣派的祠堂,貌似匪夷所思但很真實。

    商務大巴停在街頭角落,白鈺在嶽漢城引導下步行兩百米拐過去,迎麵撞入眼簾的是一座橫跨於街麵的造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牌坊,三門四柱5樓式,每層分別鏤有文臣武將、八仙過海、梅花等圖案,寓意梅花香自苦寒來,惟有苦讀詩書才能實現抱負光宗耀祖。

    鄭氏家族族長鄭守福今年82歲,駐著拐杖,在兩位家族晚輩攙扶下迎上前抱拳鞠躬,白鈺快步跑到他前麵雙手托住他連聲道:

    “鄭老爺子和我爺爺差不多年紀,不能行此大禮!”

    鄭守福口齒倒挺利索,握著白鈺的手道:“感謝湎瀧人民的父母官光臨鄭家,鄭家蓬蓽生輝無上榮幸。”

    白鈺笑道:“沒老爺子說得那麽隆重,我就是來認個路串串門,陪老爺子聊聊天。”

    鄭守福拔高了說,白鈺卻擺出低調親民的姿態,雙方各有所需。

    一路寒暄,眾人簇擁著他倆來到鄭氏祠堂。

    門前一對威武的大石獅守衛在兩側,10座旗杆石呈八字形對稱排開,門樓通體用珍貴的黃花梨木建造,祠內136根粗梁大柱之材全是馬來西亞的貝殼杉,門廊柱子上的對聯更是氣勢宏大:雙龍臨江千秋盤勝地,群馬回首萬代降英才。

    祠堂是嶺南地區罕見的五開間,規模宏大,構架壯麗。站在大門門廊向裏麵祠堂方向看,其軸線不偏不倚正對著後麵一座圓錐形小山,在地理布局上叫“金字麵”,屬於風水學說裏的文筆峰,以它作為宗祠的朝山有利於宗族在科第上的發跡成功。

    大門結構複雜卻顯得精致,為了正麵和背麵都達到和諧的比例和正確的尺度,遂以門閥為界,內外兩半分線處理,外半是華麗的三間“引鳳樓”,內半是簡單的一三開間單簷歇山頂,其做法與古希臘雅典衛城異曲同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