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一九七章 湯若望(下)(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其實對於商毅來說,信不信教都無所謂,就是真的接受了洗禮,也並不表示他就會把天主教的事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其實大多數信奉了天主教、並接受了洗禮的明朝官員基本都抱以著這種想法。

    商毅的目地隻是拉隴這夥洋和尚,畢竟在目前的中國,隻有他們掌握著歐州較為先進的科技知識,這正是商毅所需要的。同時也是中西方進行溝通的最佳途徑,中國想要改變另一時空裏近代的悲慘苦難,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強和西方的交流,並吸取西方先進的科技知識,否則就算自己能夠改變滿清入主中國的結局,但按明朝這樣的路子發展下去,兩百年後中國的結局未必能好到那裏去。從本質來說,明朝和清朝沒有太大的區別,就算有些地方會好一點,不過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己。商毅不相信,在沒有外力的幹涉下,中國能夠自行發展到近代、現代社會。

    當然在目前來說,商毅還用不上這一點,並不妨礙他預先作一些準備。永遠都不要等到要吃果子的時候,才開始想起來栽樹,這個道理商毅還是明白的。

    不過上趕的不是買賣,既然是洋和尚上有求於自己,自然也要繃著一點,現在不答應,但又不讓洋和尚們完全失去希望,等到條件合適的時候在出手,盡可能賣一個好價錢。

    同時商毅也並不擔心天主教在中國傳播下去之後,在未來會發展到影響朝廷決策的龐大勢力。因為且不說在另一時空裏,在西方列強的巨艦重炮開路下,天主教都沒能統治得了中國人的思想,更何況這時的天主教本身以經在歐州以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且中國本身還有佛教和道教這兩大宗教存在,在這種宗教市場幾乎以經飽和的狀態下,天主教想在中國站穩腳跟,沒有幾百年的時間根本就做不到。更匆論是介入政治領域了。而等到幾百年之後,世界都以經進入了現代社會,一個沒落了的天主教,還能翻得起多大的浪花來。

    但對湯若望的問題,商毅也不能不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因此道:“神父了解我國的情況吧,應該知道我國有不少住在家裏的佛教信徒。”

    湯若望怔了一怔,但馬上明白過來。道:“將軍是說的居士嗎?”

    由於受利瑪竇神父“合儒超儒”傳教策略的影響,湯若望和同伴剛到中國時,不僅精心研習中國語言文化,潛心研究中國經史和倫理,尋找其中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點。甚至會入鄉隨俗,脫下教袍,換上僧服,住進中式房屋,以增加中國人的認同感,從而達到其傳播信仰的目的。

    研究中國文化,自然不可避免的接觸到佛教,這幾乎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播的最大潛在對手。湯若望當然知道,想要成為佛教徒,同樣要經曆過一番類似洗禮的儀式。但按佛教的理論,隻要是心裏有佛,無論是否在廟宇中生活,無論是否接受過洗禮儀式,似乎都能夠成佛,既得到佛教的認可。因此在中國有一種教名叫居士的人,大多都是官員,文人、士大夫,他們平時的生活與正常無異,可以不受任何佛教律條的約束,但依然可以被視為佛教徒,另一種形式的佛教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