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梟雄呂奉先

第176章:鴻都門學(1/3)

    作為東方最強大帝國大漢帝國的首都,洛陽城的學術氣氛是相當濃厚的。儒生們高冠博帶、寬袍大袖、熙熙攘攘地遊走於世家大族的宴會與文學沙龍中。憑借著對五經的深刻理解在辯論中大放光華,從而贏得朝中巨子的賞識,進而成為官員甚至一步登天。

    即便沒有過人的天資和才華,也不需要著急,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投奔一個世家大族。然後循資升轉,在致仕之時至少也能做到千石的縣令。在洛陽城數十萬百姓眼中,儒生們都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驕子,隻要在五經上下一番功夫,就能得到好的前程。

    五經指的是儒家的五部經典《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自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本朝就設了五經博士,每一部經典都有一家博士主講。後來屢經增益,研究五經的學者變成了十四家,被稱為五經十四家博士。

    因為五經博士的設置,經學和利祿之間便有了很好的溝通橋梁。研習五經的儒生士子們可以經由業師的舉薦,順利地進入政府,從最底層的吏做起,循資升轉,最終到達兩千的高位,內為九卿,外放太守。

    數百年間,著名或非著名的學者們利用教授經學的便利,不聲不響地織成了一張大網。這張網由門生弟子、同學同窗組成,互相援引,形成了一個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官僚集團。這就是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潁川李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大者掌控朝局,小者勾連州郡,與外戚、宦官的勢力犬牙交錯、合縱連橫,時有爭鬥,構成了本朝政治生活的一大特色。

    五經十四博士和太學,就是世家大族的根基,掌控了教育也就掌控了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法寶。正因為如此,世家大族們才敢於和外戚、宦官叫板,他們身後是數千個大漢帝國的候補官員,這些人都是大漢官場的新生力量,他們的力量足以令人畏懼。

    可是在光和元年二月,世家大族們受到了慘重的打擊,因為,鴻都門學終於設立了。

    天子繼位已經到了第是一個年頭,他躊躇滿誌地準備做一番事業,因此改元為光和元年。天子繼位的前十年,世家大族和清流們秉持著儒家學者古板而吹毛求疵的一貫作風,和天子過了無數次招兒,總體算下來是贏多輸少。即便是皇權,也不得不向他們妥協。

    世家大族們高興了,他們終於得償所願了。但是有一個人不高興了,那就是天子本人。天子雖然缺乏決斷力,但是是聰明感性的。在中常侍們幫助下,天子終於找到了世家大族的命脈,那就是太學和五經博士。

    既然太學不聽話,那就再立一個太學好了!就叫鴻都門學吧。太學生可以做官,而且升官迅速,鴻都門學的學生當然也可以做官,官兒做得比太學生更大!升遷也比太學生更迅速!太學中生學習枯燥的五經,鴻都門學決不能那樣!要以詩詞曲賦為主,要百花齊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