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梟雄呂奉先

第175章:風波(三)(1/3)

    “祖約兄,前些日子並州九成的官吏辭職,你並沒有離開。如今反倒遞了辭呈,卻是為何?”新任定襄太守王晉臉色凝重。對麵是他在太學時的同窗,現任鹹陽縣長蘇俊,字祖約。聽聞蘇俊低了辭呈,王晉星夜快馬趕來,試圖勸老同學留下。

    蘇俊慘然一笑:“伯始,你星夜飛馬趕來,足見你還念著同窗之情。可是此次我辭職之心已定,你就不要再勸我了!士可殺而不可辱!我是為全天下的讀書人爭一口氣!”“祖約,三十萬東羌人剛剛內附,若是溫侯斷得不公,三十萬東羌人呼嘯而去投了鮮卑,該如何是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王晉也有些不快了:“難道就讓他們就此離去不成?軍國大事,非書生可以揣度。祖約兄,為了大漢的北疆安寧,死一個馬鬆又何妨?況且他也是自作自受,若是按照漢律,最少是流一千裏,五年!”蘇俊頭搖得撥浪鼓一般:“道不同不足與謀!自武帝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生好不容易得來的政治地位,不能被呂布如此作踐!。”

    “嗬嗬。”王晉冷笑了:“祖約,現在的清流都成了什麽樣?你比我清楚。鮮卑圍城之役,打得那麽慘,清流在哪裏?落日原一役慘勝,死了五六萬漢軍,清流又在哪裏?如今並州殘破,儒生們不思報國,專一在小節上做文章,如此清流,要他何用?”

    王晉起身拂衣而去,兩個人七八年的交情就此劃上了句號。

    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點,馬晗也在苦口婆心地勸著武都縣令。

    “不錯,朝廷有八議之說,謂之: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你說說,馬鬆哪一條夠得上?就憑他是汝南袁氏的門下,就該放他一馬?”武都縣令搖搖頭:“非也!非也!馬某人浪蕩公子,騙財騙色,死不足惜!隻是他的身份是儒生,便不該如此羞辱於他!”

    “如此說來,僅憑一個儒生的身份,就該高看一眼嗎?老兄!高看一眼,看得是他為並州、為大漢做的貢獻!而不是他儒生的身份!一個儒生,隻是讀了幾本書,在太學中混了幾年,一到地方上就是千石的縣令。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馬兄,我承認你的話有道理,可是這樣做會得罪全天下的儒生和世家大族,呂溫侯日後將何以自處?”馬晗默然了,這句話說到了他的心裏,這也是他一直擔心的。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不要說在官場中更進一步,就是保住自己的位子都難上加難!

    或許,溫侯的道路是另一條?馬晗的雙眼頓時亮了。

    就在整個並州鬧得雞飛狗走之時,事件的主角,此次風波的核心,呂布呂溫侯卻在好整以暇地玩泥巴,沒錯,是在玩泥巴。他把膠泥切成拇指大的小塊兒,在上麵仔細地刻上字,然後放到烤爐裏麵烤。這樣的遊戲他已經做了有七八天了。

    終於,時間到了,呂布打開爐膛,小心地將泥塊取出放在地上,頃刻間地上的積雪就吸收了泥塊上的熱量。呂布輕輕地夾起泥塊仔細觀察,這次終於成型了!他一個個地把泥塊夾進木盒裏,竟然是一首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