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梟雄呂奉先

第174章:風波(二)(1/3)

    次日巳初時分,晉陽城的大街上出現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隊伍最前麵是四個敲鑼的僮仆,後麵是八個身材高大的力士,高高舉著四麵橫幅。橫幅上分別寫著四句話:士可殺而不可辱!近中華而遠夷狄!東羌人滾出並州!東羌留則儒生走!都是鬥大的漢隸,墨汁淋漓,遠遠望去頗有些張牙舞爪之意。

    橫幅後麵是數百儒生,一色的高冠博帶寬袍大袖,走起路來都踱著方步。儒生們個個麵色沉重,儀態莊嚴,似乎在去赴一場注定沒有結果的鴻門宴。儒生們靜靜地走著,除了單調沉悶的鑼聲,沒有一個人說話。

    沿街的百姓們聽見鑼聲,紛紛走出家門圍觀。這些素日裏都不拿正眼看他們的儒生,今日居然拋下駿馬和車輛步行在街道上,真是奇哉怪也!還聚集了幾百人,穿得和社火時演百戲的伶人一般,這是鬧得哪門子幺蛾子?

    本朝的識字率不足百分之五,百姓們看不懂條幅上寫得是什麽。對於他們來說,這些識文斷字兒的秀才們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要不然怎麽不用辛苦勞作?整日裏捧著一捆木簡搖頭晃腦讀上幾年,便能一步登天做個大官兒?

    儒生們的行動激起了百姓們強烈的好奇心,他們靜靜地跟在隊伍後麵,渴望著揭開謎底,到了目的地總能知道秀才們在搞什麽鬼名堂吧。即便沒有什麽謎底,就當看了一場百戲好了,隻是沒有身穿彩衣的舞女和令人捧腹大笑的滑稽。

    就這樣,儒生在前,後麵是想著看百戲的百姓,來到州牧府前時,已經聚集了數萬百姓,將州牧府前的廣場擠得水泄不通。晉陽太守曹雍早已得了消息,出動郡兵和三班民壯布下了四五層警戒線。

    一個白麵微須的儒生昂然上前,站在高處掏出一捆木簡大聲念了起來。“華夷之辨,古已有之,夷狄性貪,不可姑息。故國朝定鼎以來,近中華而遠夷狄,此為國本也!不可稍動。今朔方東羌生事,辱我儒生,九刀加身,靛青黑墨,以全羌人之禮!並州牧呂布,偏袒夷狄,視世族儒生為寇仇!”

    “古語雲:士可殺而不可辱!並州儒生,當振臂而起,以抗暴政!東羌留則吾去!吾留則東羌去!並州百萬百姓,定能追隨吾等,舍生而取義!東羌一日不走,吾等一日不回!並州儒生六百七十八人,謹誓!皇天後土,烈日昭彰,若違此誓,萬箭穿身!”

    白麵儒生收起了木簡,振臂高呼:“東羌一日不走,吾等一日不回!”六百多儒生一起振臂高呼:“東羌一日不走,吾等一日不回!”這下百姓們弄明白了,敢情這事兒和東羌人有關!連忙交頭接耳,四處打聽起來。

    平民百姓,最喜歡的就是街談巷議、說古道今、下裏巴人之言,閨閣隱秘、鄉野笑談之類的花邊新聞是最受歡迎的。國朝大儒曾經痛呼:“諸子百家竟然比不過群氓嗤嗤!奈何!奈何!”也有那聰明絕頂的儒生,潛下心來寫了幾捆豔曲彈詞兒,著實發了一筆大財。無他,民之所好,自有人為之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