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659 克拉地峽運河(2/3)

    克拉運河是馬六甲海峽的替代者,一旦克拉運河建成,途經馬六甲海峽的船隻即使不說會全部改道,至少也會減少一半以上。其中,大多數的油輪都有可能會放棄馬六甲航線,選擇從克拉運河通過。

    新加坡所以能夠有今天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地處馬六甲海峽咽喉地帶的優勢。由於每年有上億噸的石油從這裏通過,新加坡成為全球三大油品貿易中心之一,成品油冶煉等產業十分發達,並且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

    泰國政斧力推克拉運河方案,也是因為眼紅新加坡從石油轉口貿易中獲得的巨額利潤。早在1972年的方案中,泰國政斧就提出了要依托克拉運河,建設一個南部工業區,包括化肥、鋼鐵、石油化工、出口加工貿易、修船等等產業,所有這些產業,都是對新加坡現有產業的替代。

    在2001年的方案中,泰國政斧更是毫不掩飾地提出要在克拉運河的兩端建設大型煉油廠、油料儲存庫等設施,這是打造一個油品交易中心的基礎。在泰國政斧的鼓動下,美國的優尼科、美孚、殼牌,曰本的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三井公司等,都向泰國表達了有意投資建設石油貿易和精煉中心的意思。

    麵對著泰國政斧這種“劫胡”的行為,新加坡政界和商界大驚失色,他們一麵在媒體上大肆否定克拉運河方案,稱這個方案其實並不能掙錢,甚至揚言哪個國家如果要對克拉運河方案投資,就要做好資金被泰國官員貪汙的準備。另一方麵,又展開了穿梭外交,聯合各個國家集體抵製克拉運河方案。

    中國作為東亞新近崛起的國家,對克拉運河的興趣並不亞於曰本,因此也成為新加坡進行遊說的重要目標。出於維護所謂“中新友好關係”的考慮,中國對克拉運河方案采取了沉默的態度,即不明確地表示反對,也不公開加以支持。至於泰國政斧所期待的中國投資,自然更是杳無音訊了。

    林振華沒有聽說過克拉運河這回事,也是由於國家在輿論方麵的刻意低調處理。此外,國內還有一些拿著新加坡薪水的教授,以及剛剛萌芽的網絡水軍,也在不斷地給克拉運河方案潑冷水,這也使得對這個方案的討論在中國根本就無法形成氣候。

    吉拉篷作為泰國政斧的高官,腦子裏始終都繃著克拉運河這根弦,如今聽林振華說起在新加坡吃癟的事情,當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絕好的機會。他知道林振華是一個在中國頗有一些能量的企業家,因此希望能夠借這個時機把克拉運河的想法灌輸給對方。

    看到林振華茫然的樣子,陳天忍不住把他拉到一邊,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向他介紹了一遍。林振華聽得一愣一愣的,全部聽完後,他長籲了一口氣,問道:“陳局,原來你一直都知道有這麽一回事啊?”

    “廢話,我是幹什麽的?克拉運河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國際政治問題,我怎麽會不知道呢?”陳天不滿地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