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231 石油裝備(1/3)

    “石油!”韋東齊的眼睛裏閃著光芒。

    “是的,我們那裏剛剛發現了石油,但是我們的石油運不出去,無法變成財富。我們雖然有大量的石油,可卻是全世界最貧困的地區。”瓦希爾悲哀地說道。

    “你等等。”韋東齊道,他扭頭向林振華喊道:“林經理,麻煩你過來一下。”

    林振華應聲而到,韋東齊指了指瓦希爾,對林振華說道:“林經理,這位朋友是從南部蘇丹來的,他想了解一下有關石油設備的問題。石油設備我了解,可是南部蘇丹是怎麽回事,我一點都不了解啊。”

    “南部蘇丹?”林振華嚇了一跳,“你們那裏不是正在打仗嗎?”

    林振華對南部蘇丹了解得不多,在他的記憶中,每次聽到這個地名的時候,總是與戰爭相關的。當然,這是指他在後世時候的記憶,在當年,南部蘇丹對於中國人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南部蘇丹位於非洲的中部,是一個多種族部落雜居的地區,麵積有50多萬平方公裏。在曆史上,這一地區水草豐美、土地肥沃,曾經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區。本世紀中葉以來,由於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氣候逐漸變幹,農業也曰益衰退,經濟瀕臨崩潰。80年代初,這一地區發現了石油資源,然而,這些石油資源並沒有給當地百姓帶來希望與幸福,反而給他們帶來了災難。

    在歐洲列強殖民期間,南部蘇丹作為列強手中的獵物,幾經易手,導致原有的部落邊界被打亂,土地的歸屬關係十分混亂。在發現石油之後,許多部落都企圖將產油區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在尋求政斧和法律解決未果的情況下,部落之間便開始兵戎相見。除了部落間的紛爭之外,政斧也同樣垂涎於這些黑色的黃金,與地方割據武裝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並最終引發了多年的南北戰爭。

    由於戰爭的影響,南部蘇丹的石油開采十分艱難,外運更是受到阻礙,結果就導致了當地居民守著石油受窮的窘境。

    瓦希爾是當地一個名叫錫雅的大部落的工業部長,在他的這個部落裏,已經發現了石油,但找不到銷售石油的渠道。部落首領交代他到法蘭克福來走一走,看看能不能買到一套煉油設備回去,畢竟,成品油的銷售比原油就要容易得多了。

    與烏桑共和國的哈羅雷一樣,瓦希爾在展會上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他那個部落一年不過是幾十萬噸的石油產量,根本不入西方設備商的法眼。再加上瓦希爾手裏根本就拿不出現金,在這樣一個衝突不斷的地區,誰敢輕易地提供裝備?

    就在瓦希爾覺得失望的時候,他遇到了哈羅雷,那是他在巴黎留學的時候就認識的朋友。哈羅雷告訴他:這個展會裏有中國人,中國人是非洲人的朋友。

    於是,瓦希爾就來到了中國展區,並且跟著一群發展中國家的采購代表們一起傾聽了中國人提供的工業解決方案。他從這些中國人的身上發現了一種誠心誠意的合作態度,還有不分大小貧富一律平等的泱泱大國氣度,他覺得,自己的希望就在這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