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有種職業叫造反

第十八章:張叔夜的擔憂(1/2)

    “走了,都離開村裏了,聽說大宋朝廷的平叛大軍,馬上就要打到這裏來了,村裏麵年輕一點的,能跑的動的都跑了,剩下一些像小老兒這樣子的老頭子和老太婆,舍不得這一點家業,也不想拖累了年輕人,留了下來看家。”小老頭子歎了口氣說道。

    “朝廷的平叛大軍是過來平叛的,大家不是應該高興才對嗎?為何反而還要跑到叛軍那邊去呢?這不是本末倒置嗎?”張伯奮感覺很不可思議的說道。

    “你們是朝廷派來的人?”小老頭心裏一驚,猛的站了起來往後退了幾步之後才小心謹慎的樣子問道,兩眼還掃視了一下四周,擔心有人看到。

    “家父正是朝廷平叛大軍的指揮使,奉了童樞密兼兩浙路宣撫所之命,前往杭州城,招降張家軍的。”張伯奮義正言辭的說道。

    老人家雖然不知道,指揮使的官位到底有多大,但也知道定然不會小,一時嚇得不知道怎麽辦才好,顫抖著跪下了,向著兩人磕頭。

    “小老兒不知道兩位將軍是朝廷派來的人,剛才多有得罪,還望兩位將軍恕罪。”

    “老人家快快請起,本官還有些事情要問你。”張叔夜連忙將小老頭扶了起來。

    經過了一番交談了解之後,張叔夜父子的心情都比較沉重,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反賊都知道這個道理。

    而朝廷這些年來,在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高俅等人的專權下,這些人朝廟之上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荒淫無度、排除異己,私下濫使職權以魚肉百姓為樂,將民間弄得烏煙瘴氣,滿目塗炭,是導致當時江南方臘起義,和這一次兩浙路義軍突起的罪魁禍首。

    在這些奸臣當道的情況下,朝廷已經漸漸的失去了民心,弄得天怒人怨。

    蔡京挑起了花石綱,朱勔在江南巧取豪奪,弄得民不聊生,這才有了方臘謀反,短短時間便聚集了幾十萬百姓加入。

    這才不過幾年,朝廷為了向金國贖回燕山府和雲中府,又不斷的加稅,逼得百姓沒了活路,再次的聚眾謀反。

    張叔夜曆任過海州知州,濟州知府,青州知府,對民間疾苦知之甚深,也有不少作為,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

    可他以前並不知道,兩浙路的老百姓,會過得如此辛苦,而官員們又隻知道一味的巧取豪奪,雖然朝廷要負很大的責任,但身為兩浙路的地方官員,顯然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他們為了所謂的政績,為了升官發財,聯合朝廷的權貴們,一味的欺上瞞下,讓陛下成了聾子,根本不知道下麵的情況,才造成了現在的樣子。

    張叔夜固然是一個好官,愛民如子,但他也是一個忠君之臣,所以他不會怪罪到皇帝身上,隻會認為是奸臣蒙蔽了陛下。

    原本張叔夜以為,招降張家軍,或打敗張家軍,收複杭州,並不會很難,也用不了很長的時間。

    但現在他已經不這麽認為了,看杭州的百姓們的樣子,朝廷大軍進入杭州境內後,杭州的百姓心裏,恐怕會一心向著叛軍,而不是朝廷派來平叛的大軍了。

    其它州縣的義軍雖多,但卻非常散亂,各自為政,占領了州縣之後,也不懂經營民生,隻知道向當地百姓索要,甚至硬搶,不僅搶錢搶糧食,看到漂亮的女人也搶。

    與其說他們是義軍,還不如說他們是一幫土匪。

    百姓們雖然對朝廷沒有什麽好感,但對於這些所謂的義軍,也非常的怨恨,更談不上什麽好感了。當朝廷大軍前來平叛之後,雖然不是很積極的幫助朝廷大軍,但至少也不會添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