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有種職業叫造反

第十七章:張叔夜(求推薦票,求收藏)(1/2)

    為了釋放自己的善意,童貫命令大軍在進入富陽縣境內之後,就地安營紮寨。

    這可讓已經做好了伏擊準備的牛振剛十分的惱火,還以為童貫這廝已經識破了他的埋伏了。

    童貫雖然是一個自私自利,貪生怕死,又大奸大惡之人,但還是有識人之明的,否則也不會立下了諸多的功勞。

    向西擴邊三千裏,迅速平定方臘的起義,足矣證明他並非是一個無用的草包。

    為了順利勸降張軍,招安張家軍,童貫開出了很多優厚的條件,並派出了朝中的重臣,龍圖閣直學士張叔夜。

    張叔夜此人英勇善戰,又非常有計謀,在海州知州任上時,便平定了不可一世的宋江起義,把宋江和他的義軍隊伍給招安了,立下了大功。

    張叔夜原本在山東路的青州府任知府,童貫受命前來兩浙路平叛時,皇帝趙佶給了他很大的權利,允許其挑選朝中的文武官員,隨其趕赴兩浙路,童貫便點了張叔夜的名字,命其隨大軍出發。

    一路上,張叔夜不負所望,幫助童貫招安了不少義軍的隊伍,又奮勇殺敵,打敗了很多支義軍隊伍。

    所以這一次前往杭州城,招降張軍的重任,童貫也決定非張叔夜莫屬。

    張叔夜欣然接受了任務,隻帶著兒子張伯奮,騎著馬前往杭州城,麵見張軍。

    “稟三元帥,山下來了兩個騎著馬的人經過,是否馬上拿下。”盧振剛正疑惑的時候,探子前來報告道。

    “兩個騎著馬經過的人?走,帶本帥前去看看。”盧振剛馬上說道。

    盧振剛眼睜睜的看著兩人從山下快馬加鞭的經過,並沒有派人阻攔,以免打草驚蛇,現在他還不確定,朝廷大軍之所以停止不前,是不是已經識破了他的埋伏。

    山下經過的兩人,從身上穿著的盔甲上看,便知道是個很有身份地位的人,至少也是一個將領級別,單獨前往臨安,必定是派去和大元帥談判的朝廷使臣,目的不外乎是勸降招安。

    這樣的使臣,朝廷不是第一次派來,不過前麵幾次派的人,都不是身份很高的人。

    “兩方交戰,不斬來使!”這是大元帥說過的話,盧振剛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大元帥的命令,卻是必須服從的。

    如今盧振剛的身份地位,也是今非昔比,乃是義軍中的三元帥,將來大元帥如果建立帝國,登基稱帝,那他這個三元帥,絕對是要封王拜相的。

    盧振剛知道自己的底子,沒有什麽文化,鬥大的字也不認識多少個,加上脾氣也是一個爆脾氣。

    為了將來不會太丟人,盧振剛請了一位有文化的讀書人,教他識文斷字,目前他已經認識了不少字,越發的佩服大元帥,因為他知道,大元帥曾經也是一個讀書人,很小的時候便考中了秀才。

    秀才那是多曆害呀?反正盧振剛學習了半年,也隻是比以前多認識了幾百個字,勉強能看懂大元帥寫給他的公文書信,距離自己寫文章,還有很大的距離。

    現在盧振剛的脾氣,比以前要好了不少,至少遇事比以前沉著冷靜,知道思前想後了。

    換了以前,絕對是先將山下經過的人拿下,審問個清楚明白再說。

    二年前,因為他的自作主張,將大元帥夫人劫上了山,把局勢弄得不可收拾,大元帥雖然沒有怪罪他,但盧振剛也知道自己的魯莽行為,打亂了大元帥暗中積蓄實力的計劃,過早的把自己暴露了出來,引來了官兵的圍剿,不得不提前動手,和朝廷對抗到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