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233章 萬事俱備,關門打狗(1/4)

    甘寧並不知道,李素在正麵戰場用了多少伎倆演董越、樊稠,讓他們始終覺得“再加把勁兒就勝利在望”,從而不舍得放棄陽平關。

    反正甘寧隻是管好自己,緊趕慢趕帶著一萬板楯蠻山地部隊,在三天之後抵達了馬鳴閣道北段,眼看距離西關驛隻有最後兩個山坳了,而過了西關驛再走四十裏就是陽平關。

    這點路,山地兵也就一天的行軍便能抵達。而且因為嘉陵江水運的改善,甘寧的部隊來的時候,大部分路段可以坐船,所以體力保持得也不錯。

    加上內線作戰打防守,甘寧對地形也挺熟悉,他估摸著敵人如果有防備南麵來的增援,多半就會在西關驛駐守、並派出斥候搜索。所以他沒到西關驛就提前下船走陸路,一方麵是便於隨時展開隊形戰鬥,另一方麵也是打算最後一程稍微繞繞抄個近路。

    馬鳴閣道上,並不是完全沒有山僻小路可以直接繞過陽平關進入漢中盆地——曆史上劉備進攻曹操/夏侯淵的那次漢中之戰,劉備就是被堵在陽平關後,從馬鳴閣道西關驛以南的路段,忽然翻山繞路,走米倉山小路抵達陽平關背後的定軍山的。

    隻不過這條路的使用非常行險,首先隻有從南往北攻打的部隊可以用這條路,而從北往南攻打漢中的敵人幾乎沒法用——

    因為米倉山是在陽平關以南的,北麵來的要先經過關口道路、再往南走很遠、最後再往北繞,總之就是很容易暴露,又容易在繞的時候就被斷後路。(曆史上的漢中之戰,劉備就是從南往北打,所以他可以走米倉山上的小路)

    而且,這一次的漢中守將有李素在,李素有先知先覺,當然不會犯曆史上夏侯淵的錯誤。所以李素早就知道在米倉山穀道出口、靠近定軍山一側的地方紮營固守,就算董越樊稠真繞了也隻會被埋伏全殲在米倉山的小路裏,進不了漢中盆地的。

    樊稠不能繞米倉山,甚至張飛從犍為帶來的漢軍主力走米倉山也有風險,容易摔死人。

    但這些困難在甘寧麵前卻是統統不存在——嚴格來說,定軍山也好,米倉山也好,都是大巴山區的一部分,而板楯蠻就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巴山區的蠻族山民獵戶。

    在這些有“無當飛軍”潛質的士兵眼裏,米倉山最險僻的小道,也是隨便鑽絕對不會摔死一個人,這就給了甘寧神不知鬼不覺不被西關驛的敵軍發現,就跟劉備、李素取得聯絡的機會。

    沿著嘉陵江河穀走還有七八十裏的路,沿著米倉山穿山走隻有六十裏,還節約近二十裏。甘寧飛速前進的同時,很快就撞到了李素留下的斥候,幸好看到甘寧的人像是本地蠻兵,所以斥候才沒有放箭,而是喊話接頭。

    “來將何人!速速止步!奉右將軍將令在此鎮守,再前進我們就放箭了!”喊話的人很是警覺。

    甘寧聞言微微一驚,隨後轉喜,立刻讓士兵把包袱裏疊起來的軍旗展開——因為爬山的時候旗子受風太大,很容易把持旗者吹下去遇險,所以平時是不展開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