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225章 長安淪陷(1/3)

    麵對劉備的亂命,法正、魯肅很是無奈,但也隻好先領命。

    法正知道劉備隻是在氣頭上,領命之後還不忘跟李素悄悄透底:“右將軍勿憂,我會勸住大王不要冒進的。而且此番大王也確該親自救援,以將其忠義昭示天下。”

    法正不愧是個史書著稱的功利主義者,年僅十八歲就把劉備的真心忠義想得那麽“別有用心”,居然還認為是“劉備為了演給天下人看,讓天下人對他的被封王徹底心服口服才堅持這麽作秀”。

    李素聞言苦笑,這個誤解也不重要了,他懶得糾正法正。不過他相信法正也是懂行的,雖然年輕,不至於犯大錯。如果稍微犧牲一些屯田兵就能知難而退還把感天動地的忠義之名立起來,徹底團結凝聚內部人心,倒也可以接受。

    畢竟,這一世的劉備太順利了。隻在討黃巾的時候打過一些幾百人規模的小坎坷小敗仗,跟李素搭檔之後連買官帶立功,半年一級一年一級升得太快了。容易飄,敲打敲打也是沒辦法的。畢竟前世他可是五十歲前都挺坎坷的。

    李素最終隻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思索了一下周邊的環境,意識到此次北伐的地理形勢,倒是與曆史上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出褒斜道相似——當然,也隻是純粹地理的相似,天時與人和是完全不同的(季節倒是差不多,都是七八月秋季出兵)

    所以李素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交待了法正一句:“孝直,有你參讚軍機我還是放心的,但你畢竟年輕、初臨如此大戰。此番出武功水後,務必於五丈原分兵屯駐設置本陣,確保褒斜道口不會被敵軍包抄,如此我軍就算不利還有退路,另外,要盡快砍伐樹木,在武功水上置辦木筏以便隨時渡河接應。

    另外,大王這點人馬,不是去打仗為主的,關鍵是虛張聲勢嚇住李傕郭汜,嚇不住也沒辦法。所以東進救駕的部隊,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北渡渭水,以免暴露在西涼鐵騎衝擊之下,一定要沿著渭南的狹窄河穀、背靠秦嶺徐徐而進,如此縱然不利,也好退卻回五丈原。”

    法正想了想:“放心,我在郿縣居住十餘年,對武功水、五丈原,乃至武功、美陽,地理了然於心。我本意也是如此進兵。”

    李素這才微微鬆了口氣。

    等劉備帶著徐晃法正等人走後,李素又立刻跟負責軟禁他的魯肅交底:

    “子敬,你不會真想軟禁我吧?為今之計,我看你還是代替孝直,去散關防守為好。南鄭這邊,交給我吧——漢中如今隻有五千屯田兵。武庫裏雖然還有武器,但隻能臨時征發農夫了,野戰是一觸即潰的。

    萬一褒斜道這邊戰敗,我會等主公後撤回來後,燒絕棧道。到時候,叛軍若是因為小勝一場,覺得我們益州軍軟弱可欺,必然會走陳倉道攻打散關。散關若無人小心把守,恐怕陽平關外數年經營都要毀於一旦了。”

    魯肅很是為難,反複想了很久,歎道:“兄言是也,回來之後主公若是問起,我就說確是擔心散關那邊有緊急軍情。大王若是怪罪,咱一起承擔,我知道大王不是委過於人之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