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224章 真沒想到,劉備能來啊(1/3)

    站在李素的立場上,他其實不太想立刻把“長安被圍攻、皇帝和王允在叛軍的打擊下岌岌可危”這個消息傳遞給劉備的。

    畢竟李素知道曆史,他也足夠冷靜:王允和那批垂垂老朽占著位置的守舊派京官被洗一洗,對積重難返的大漢朝徹底“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更有利,更容易實現中興。

    大漢需要一批三十多歲和四十多歲的新鮮血液,來直接掌握最高決策權力。所有五六十歲的老家夥腦子都僵化了,轉不到“爭霸邏輯”和“唯才是舉”的思維模式上來,隻會拘泥於年輕時養成的路徑依賴,玩朝堂官場鬥爭。

    劉備三十三歲,孫堅和曹操三十九歲,袁紹也才四十幾歲,時代顯然是屬於這些人的。

    但不管怎麽說,李素知道有些事情瞞是瞞不住的,使團加上隨行護衛數百人,那麽多“證人”都聽到了敵情,瞞報就是大逆不道。

    所以李素隻能在安撫上做文章。他首先是勸說作為欽差天使的鍾繇:

    “元常,郿縣軍民所言應該不假,現在去長安,無異於虎口送死,不如且回南鄭,整點兵馬從長計議。長安城池堅固,如若死守,數月應該不成問題。

    我也不怕告訴你,征西將軍雖然勵精圖治、整頓蜀地,號稱整訓操練得精兵五萬,可關將軍尚在永昌與哀牢夷交戰,張將軍在犍為,追殺越嶲山區的蠻王餘孽。

    算上使者通知的時間,張將軍最快也要一個月,才能把部隊帶回漢中,那已經是急行軍了。而關將軍的部隊,恐怕冬天大雪封山之前都指望不上了。趙將軍更是在宜都扼守峽口。

    如今漢中兵力空虛,滿打滿算隻有五千屯田兵,無論如何是打不過董賊餘孽叛軍的。要想助戰救駕,至少要等一個多月張將軍的部隊趕來。”

    李素說得非常誠懇,他希望作為天使的鍾繇認識到益州軍的實際難處。

    而要是真等一個多月再出兵,王允估計已經涼透了。

    鍾繇初聞此言時,果然很是驚訝,他沒想到劉備在漢中的兵力如此空虛。李素少不了把前些年劉備那番“因為蜀道軍糧轉運困難,所以想在和平年代把駐軍練兵的糧食消耗,都放在成都平原,讓漢中的稅糧全部攢起來戰時再用”的考量,原原本本跟鍾繇解釋,換取鍾繇和朝廷的諒解。

    還說是因為王允設計殺董卓這個是突發事件,而且誰能想到“王允成功之後居然又捅婁子撐不住”這種二次小概率事件會發生,所以當初一聽說董卓死了,劉備就停止了調張飛北上的調令,否則現在也不至於這麽被動。

    鍾繇終於表示諒解:“竟有如此多難處,也罷,此陳餘救趙歇之勢也,賊軍勢大,冒進也是白給,既然長安堅固過於邯鄲,自當等霸王之勇後援。”

    鍾繇一看就是讀書不少,說起局勢來引經據典。

    他提到的陳餘救趙歇典故,是秦末巨鹿之戰前,章邯、王離圍困趙王歇,當時趙相張耳原本跟趙國大將陳餘是生死兄弟,張耳派了兩個勇將突圍出去聯絡、逼迫城外的陳餘奮不顧身救大王。

    但陳餘知道自己就兩三萬人,衝上去麵對幾十萬秦軍也是白給,所以堅持要等宋義、項羽的楚軍來增援,才能一起出擊。最後陳餘被張耳派來那兩個勇將逼得沒辦法,隻好給那兩個勇將五千士兵去象征性救一下,結果五千人全部戰死在章邯軍中,果然白給了。最後全靠項羽趕到破釜沉舟,才把章邯王離全部幹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