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215章 要演也得演到底(1/3)

    趁著劉備召集將領和謀臣的工夫,李素也趕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

    要如何把這幾前景還晦暗不明的日子拖過去,等待“慢真相”。同時為“萬一董卓真的得手了”這種微的可能性也預做準備。

    “如果董卓王允事件的大勢沒有改變,那麽董卓應該是在昨或者最早前被殺點燈的,長安百姓狂歡三日,最晚明就會進行後續應對了,到時候先是傳檄各方,按照朝廷加急快馬,最晚後就能把董卓死訊傳到郿縣,大後傳到陳倉。

    如果有人走褒斜道直接從郿縣南下給我們報信,那麽我們也可以在四後知道董卓死了。但因為褒斜道的難走,劉備並沒有在郿縣安插常備細作,所以這種可能性不大。所以我得按照‘信使抵達陳倉的日子再加三’來推算,也就是最快六後,咱才知道董卓死沒死。

    要防止因為義憤衝動而壞事,就要按照六這個信息傳遞時間差為節奏來安排……”

    李素一個人搖著折扇,大致把時間先盤算了一遍。

    六,非常精確的定量分析。

    算好了時間之後,李素很快開始想第二個關鍵問題:該怎麽應對。

    “不管董卓死沒死,現在都不是武力解決的好時機,所以隻能是虛晃一槍表個態,擺出我們嚐試了進攻,至於戰果是不重要的。而且這次佯攻表態,一定要避開將來真正北伐的路線。

    這一年多來,我一直讓法正在主持修治陳倉道,也在散關縣屯田收容流民,那裏是內定將來北伐的路線。這就意味著,這次的佯攻絕對不能走陳倉道,剩下的也就是褒斜道和子午穀了……”

    曆史上諸葛亮北伐有四條選擇,最西麵還有祁山大路,但李素沒有這個選項,因為走祁山大路去的是水,那兒還在韓遂的手上,並非董卓的地盤,隻有前三條路是通往董卓直轄地盤的。

    而因為董卓的根據地就是長安,長安也是兵力最雄厚的,所以子午穀路線就愈發顯得自殺了。如此算下來,李素沒怎麽費腦,就發現隻剩褒斜道這個選項了。

    “隻能勸劉備走褒斜道了呀,不過還好,真走褒斜道也算師出有名。首先褒斜道就是曆史上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時的那個‘棧道’誘餌備胎。咱既然將來也要暗度陳倉,現在當然要明走棧道了。而且褒斜道的出口就是郿塢。

    郿塢是董卓原本修築了用於安度晚年的,防禦設施非常堅固,但駐軍不一定多。而且董卓如今被王允騙去長安,他的嫡係主力部隊比如飛熊軍這些,肯定也離開了郿塢跟著他去了長安,這是一個郿塢防務力量最薄弱的時間點。

    既然如此,我軍在不可能真攻下長安的情況下,擺出攻郿塢的姿態,也夠彰顯大義了。另外一條就是一旦沿著褒斜道走到一半,聽董卓真死了、事情有反轉,我們還好隨時收兵。

    而萬一我們真走得太快、董卓死了我們卻沒來得及得到消息,那也不虧,萬一能趕在呂布之前進郿塢,或者是呂布僅僅急著弄走貂蟬、沒有足夠兵力和注意力把郿塢裏貯藏的錢財都搜刮走的話,咱也好跟著撈一票,那可都是董賊準備吃下半輩子的搜刮所得啊……”

    在內心把這些政治賬算完之後,李素已經徹底堅定了他在劉備非出兵不可時,勸劉備如此出兵了。

    當然,軍事賬李素還絲毫沒算呢,因為他本來就打算是“擺擺樣子,打不過就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