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77章 千層餅餡張衛(1/5)

    盡管被趙雲殺得大敗了一陣,人馬也折損了三分之一,還被斬殺了主將。

    但楊任部的殘餘騎兵,單論兵力規模,人數依然是漢軍的一點五倍以上。

    哪怕精銳程度遠不如漢軍,利用本土作戰熟悉地形的優勢,若即若離騷擾遲滯還是可以做到的。

    李素也正好需要一個配合演對手戲的,正好也假裝全軍戒備、結陣緩緩南退,實則趁機保存士兵的體力。

    緩緩走了一個上午之後,李素看追兵有所鬆懈,命令趙雲讓全軍突然加速。

    敵人因為趕了一夜路,上午又沒休息,實在人困馬乏到了極點,不敢再衝刺急追,被李素稍微甩開了半個時辰路途。

    到下午申時再追上時,卻發現李素居然又紮營了下來。

    這次李素選的營地位置更安全了,已經快到馬鳴閣道盡頭,西側依然靠著西漢水,而南側已然可以看到嘉陵江——西漢水最終是匯入嘉陵江的。

    所以在此處山坡高處紮營,可以不用擔心西北和西南兩個方向被攻擊,占住山頂隻要提防敵軍從東坡仰攻即可。

    說句題外話,從李素選擇的這處紮營地,如果再往西渡過嘉陵江,一路往西,那就是後世明初大將傅友德偷渡陰平滅蜀夏(明玉珍那個夏)時翻過的摩天嶺。

    《三國演義》說鄧艾偷渡陰平也翻了摩天嶺,這隻是羅貫中以今度古——因為羅貫中本人也是元末明初的謀士,是張士誠的謀主。他聽聞了同時代朱元璋麾下將領偷渡陰平滅蜀地政權的細節,就以為鄧艾走的也是這條路。

    而曆史上,鄧艾偷渡陰平真正翻的是馬閣山,比摩天嶺更往西一些,但沒那麽險峻。不過這兩座山的共同點就是都處在嘉陵江和涪江的分水嶺上。

    (注:進攻成都前,之所以要偷翻馬閣山或者摩天嶺,就是為了從嘉陵江流域切換到涪江流域。因為嘉陵江是從劍門關外橫向流過的,留在嘉陵江兩岸就始終繞不過劍門關。)

    眼下談成都還太遙遠,且看回李素紮營的主戰場。

    他這個營地既然與摩天嶺隔江相望、而本身也是嘉陵江與西漢水的分水嶺,那險要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至於楊任手下那些騎兵殘軍追到山腳下,簡直一點仰攻山頂的欲望都沒有。

    “不過我記得這山是死山吧?山頂沒有水源啊,隻要我們不讓他們下到江邊、從嘉陵江或者西漢水中取水,不用兩天不就渴死他們了麽?咱還費那麽大力忍那麽大傷亡攻山幹嘛?”一名軍校如是吐槽。

    不過這種理論很快也遭到了同僚反駁,另一名軍校指點著說:“也不一定,我們晚來了半個時辰,剛才看敵軍隊尾還有些人提捅打水,說不定這半個時辰裏他們已經打了很多水了。

    看這樣子,莫不是要據山死守?但隻要我們圍著,三天是渴死,五天七天也是渴死,他們遠道而來,不可能帶太多桶、釜,光靠隨身皮囊存水能存多久?”

    大家雖然疑惑不解,但處理決策倒是高度一致:都選擇了類似於張郃懟馬謖時的策略,圍山渴死!

    隻是有些稍微有點遠見的人,已經開始懷疑:這樣固守待援的姿態,莫非這些漢使背後還有“援”?

    援會從何而來?如果真有援,豈不是有陰謀……

    不過這些事情不是他們這種中級軍官有自個想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