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65章 整個晉東南都亂成了一鍋粥(1/5)

    憑心而論,關羽的智力值當然不知道比李素低了多少。

    他用計時的演技,也遠不如李素細節細膩。

    但關羽現學現賣使用“以賊軍掠奪的財物引誘友軍助戰”這條計策,依然還是成功了。

    為什麽呢?

    因為反間和利誘的成功率,從來都不是看絕對智商,而是看用計者和被用計者的差值。

    這就好比李素智力100,麹義智力80忠誠度80,所以麹義被勾引來打白工了。

    而假設關羽智力80,呂布智力60忠誠度60,所以呂布也被勾引來助戰了。

    誰讓呂布比麹義更貪財更沒節操呢。

    一切的進展,都一如計劃:在關羽進入安邑城後,楊奉無力攻城,果然一邊監視關羽,一邊分兵去劫掠猗氏。

    關羽假裝是聽從太守樊陵的命令,死守郡治,所以猗氏被攻破的帳將來也算不到關羽頭上。關羽本就覺得親自下手殺那些鹽梟有點缺乏借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默許了白波軍的行動。

    而且,來河東日久,關羽也漸漸考察過了白波軍的行跡似乎因為是本地人自治作亂,白波軍的軍紀似乎比其他流寇式的黃巾軍要好一些,因為他們是要在河東乃至並州發展根據地的。

    從這點來說,白波和北麵的黑山不太會無故屠殺貧民,攻城往往隻攻那些有巨額財富存儲的縣城,打破之後把巨富們搶劫一遍就走了,還會散糧招募窮人青壯擴軍。

    知道了白波軍的這類行為習慣後,關羽借刀殺人時也就更放心了。

    隻能說,這也是一種往年經驗形成的路徑依賴吧,當你手裏拿著錘子,那就看什麽都像釘子。去年被李素那一手“讓張舉搶渤海我們再搶張舉”的卑鄙下流手法熏陶後,關羽也腹黑了不少。

    五天之後,猗氏被白波軍攻破,河東豪門衛家在那兒的莊園也被洗劫。

    這衛家是西漢武帝時候皇後衛子夫和大將軍衛青的後人,要是倒退個五年,關羽這種嘍囉在這種名門豪族麵前提鞋都不配。

    但戰亂來了世道就是這麽顛倒,門閥遇到了軍閥有理說不清。

    衛家年輕一代的少主衛凱倒是提前回到了安邑城跟太守樊陵躲在了一起,但他們族中有很多打理猗氏那邊私鹽生意的旁支是跑不掉的。

    幾天後楊奉回撤,猗氏那邊才有信使來安邑報告損失,衛凱這才知道他堂弟衛仲道為首的不少族人都被殺了,頓時哭暈在地。

    楊奉劫掠了鹽湖二縣豪門價值上億錢的黃金、首飾、銅錢、絹帛等財物,滿載而退撤退。

    另外,還帶走了至少一兩萬石的精糧、肉食作為隨軍補給。就這還不滿足,還運走了十幾萬石的存鹽。白波軍出身貧寒,流寇習氣不改,見到什麽都想要,以至於行軍轉移如同搬家。

    徐晃算是楊奉麾下相對知兵的,便兩三次勸諫楊奉丟掉點粗重財物,隻拿細軟輕裝快速撤回根據地。

    但勸了也沒用,如今消息閉塞,楊奉又不知道去年在幽州張舉是怎麽被截斷歸途的,要讓賊軍放棄笨重的財物,這難度太高了,不付出血的代價是不可能成熟起來的。

    就算楊奉答應,他也做不到令行禁止,說不定手下那些舍不得財物的士兵就直接嘩變留下、分了錢回家各自過日子,這怎麽攔得住嘛?

    徐晃唯有喟然長歎:“豎子不足與謀!那關羽的後軍之所以沒來,不過是戰船不夠,無法一次性把青州的兵運到河東。這算算行程路途都知道,關羽每一波援軍的間隔,擺明了也就半個多月。算算日子咱還剩多少時間撤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