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64章 賊改不了走空(1/3)

    “惹禍了惹禍了!這關雲長……嗨,打倒是聽挺能打,但這也太會樹敵了!多少任太守、都尉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拿一份鹽湖收益的份子錢就收手了。

    這廝竟要掀桌子、把解良三縣的鹽梟徹底法辦?結果惹來了豪強勾結白波賊,害得咱被圍在這安邑城內!也不知這城能守幾,要是城破,那關羽也必須被朝廷法辦!”

    河東太守樊陵看著城下圍困的白波軍,內心已然惶惶,心裏早就不知道把幾前還以禮相待的關羽罵了多少遍了。

    公事公辦的惹禍精!

    樊陵倒不是害怕白波軍的攻城實力,他知道以楊奉部的白波賊勢力,要想攻破郡治級別的堅城,肯定得花至少五六時間打造重型攻城器械,想速攻是不可能的。

    樊陵擔心的是內應——既然白波賊韓暹部敢襲取解良,那就明韓暹在解良有內應。

    而之所以會有人內應的原因,樊陵也想明白了,就是前麵那堆理由。

    既然如此,憑借一個太守的政治嗅覺,樊陵完全可以推而廣之:解良的鹽梟豪強不希望在關羽這個都尉統治下做人,難道安邑的鹽梟就會希望了?

    隻要關羽活一,擺出這幅徹查的姿態,安邑、解良三縣所有的鹽梟豪強都是心同此理,都會考慮“寧可從賊也要滅了關羽,至少白波軍要的分成不如關羽多,白波軍不會想徹底消滅私鹽”這種可能性。

    也虧得樊陵的換位思考政治敏銳度夠高,剛才清晨被圍城後、熬到傍晚時分,安邑城西門附近就有一家鹽梟豪強家的家主,借故上城勞軍、給看門的將士犒勞酒肉,還帶了不少武裝的家丁,表示願意幫助守城。

    結果勞軍的時候就猝然發難,試圖打開城門迎賊入城。

    幸虧樊陵擔心這種情況,親自巡城,才帶著親兵隊堵漏執法、斬殺了那家企圖當內應的鹽梟豪強一家。饒是如此,還是有兩名守城軍官猝不及防被試圖獻城的豪強偷襲殺死。

    要不是樊陵敏銳,恐怕安邑城已經陷落了。

    ……

    相比於樊陵的政治敏銳,如今的關羽,在政治上還是挺幼稚的。

    他這幾年來積攢的經驗,全部是解決軍事問題的,很少從政治上考慮朝廷猜忌之類的問題。

    所以他回援安邑的節奏,也是純粹按照軍事角度安排的,行軍非常緩慢。

    即將靠近安邑城之前,還離城三十裏紮營歇息了一夜,確保士卒精力充沛、次日佛曉亮後再進城。

    關羽之所以如此持重,也是考慮到“行百裏而趨利者可撅上將軍”,不想給圍城的賊軍以逸待勞的機會。而他對安邑城的堅固程度又很有信心,堅信哪怕就靠太守樊陵可以調度的一兩千本地兵力,哪怕三五不去救,也不怕被攻破。

    正因如此,當深夜紮營後,當他收到派去安邑城下打探軍情的斥候回報時,關羽才驚出了一身冷汗。

    “什麽?白波軍的楊奉居然在傍晚時分組織了一次攻城,還差點控製了西城門?這怎麽可能,難道是城內有內應?”

    關羽放下《春秋》,琢磨了好一會兒,還跟趙雲參詳了許久,才大致想明白其中可能性。

    多虧了太守樊陵覺悟敏銳啊!估計是從城內阻止了一次叛亂獻門的嚐試,不然要是樊陵陷於賊手遇害,他這個河東都尉也就做到頭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