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廟(1/3)

    看蔡邕終於選擇了合作,李素嘴角終於揚起一絲微笑。

    “成交——這裏有些許綱領,蔡公可細細揣摩。洞見道,公不如我;著經駁董,我不如公。你我精誠合作,庶有濟乎。經成之後,我會派可靠信使來取,到時候你我聯署姓名,刊印下。待下鴻儒認可,再行破而後立那一步。”

    罷,他從袖中抽出一卷來之前剛寫的草稿,放在案頭,告辭飄然而去。

    蔡邕雖然心癢難撓,但也知道雙方的關係還沒密切到能窺探對方心中萬世道的程度,也隻好先忍住好奇,親自起身送他出門。

    李素心中,當然是早就篤定了“破人感應”後,如何“立”的對策。

    稍微提兩句,他的大殺器,就是後世劉基、宋濂、方孝孺從儒家經典裏,為朱元璋論證出來的“殿興有福”神術,堪稱帝國時代統治人民哲學的最高究極形態。

    “殿興有福”起來太複雜,就挑核心的一點,那就是把“子當有下”的德,分成了兩部分。

    首先是跟公孫弘論證的《公羊傳》一脈相承的,仍然是“誰統一了下,使百姓不用再打仗”列為最大的德,配享有下。

    同時,也承認“命有變、存在朝代更替”這個大家都承認的點。

    但最關鍵在於,劉基和宋濂極為創造性的加入了一條反推:既然“使下不再打仗是至德”,那麽使“下重新開始打仗”就是“至失德”,是要被譴的,這種譴,就能抵消掉“命”。

    因為朱元璋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而“緩稱王”就意味著他的反元資曆比較淺。如果反元是“至德”,那就該紅巾軍早期領袖來當皇帝,他殺明王也會成為大罪。

    所以,朱元璋才弄了這條“哪怕之前的朝代已經到了該被推翻的程度,徹底失德了,但第一個起來造反的人,依然不得好死。因為第一個造反的人使百姓從和平狀態重新進入了戰爭狀態,是要遭譴的”。

    如此一來“反元晚”這個弊端,在這套話術下,就變成優勢了:他和劉邦都屬於知道暴秦/暴元無道,命變了,但他們不願第一個跳出來把百姓引入戰亂。他們是其他反賊已經把百姓引入戰亂後,出來收拾殘局的,所以收拾殘局的人才既有統一下的命,又沒有首引戰亂的譴。

    這就叫“首倡必譴,殿興有福”。

    而且曆史上這套理論也有很多事實論據:秦第一個大一統,改變了之前的現狀,所以秦不得好死吧?

    秦是暴秦,反秦有理,但陳勝吳廣第一個起義,所以他們也不得好死吧!就該苟到最後才出手、眼見下已亂、“被迫拿起武器拯救人民”的劉邦來得下!

    所以第一個篡漢的王莽該死、黃巾軍的張角也該死、隋最初改變現狀所以短命,

    楊玄感、黃巢……乃至朱元璋身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統統該譴滅亡。

    第一個造反的都是主動挑釁,被迫收拾殘局的人才是正當防衛。正當防衛者得下。

    當然這些事實論據,凡是張角之後的,李素目前暫時用不上。但劉基宋濂那套哲學神術理論、論證過程,他卻可以直接照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