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56章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大漢朝過去兩百八十三年的讀書人都是辣雞(2/3)

    蔡邕對李素的稱呼,已經變成了“李別駕”。這是以他將來跟著劉虞到幽州上任後,可以得到的表奏官職,預支稱呼了,顯然是表示對李素的看好。

    顧雍走後,蔡邕想了想,拍了拍手,招呼女兒吩咐了幾句,然後蔡琰便入內取了幾卷手稿,擺在麵前的琴台上。

    蔡邕指著:“這便是我近年來在吳郡設館,閉門著述所得,這裏隻是其中一部分。李別駕既有刻印之力,不妨一觀,覺得可以宣化下,謄抄一份拿去便是,若是覺得不值一哂,就留下。”

    雙方聊到這個份上,蔡邕也不敢再輕視李素,畢竟是馬上就要實授六百石的有功客,而且蔡邕心中也未必不想讓自己這些年的文章能夠刻印傳世。

    對於華夏古代文人而言,讓自己的著作名留青史,這個誘惑力太大了。

    哪怕是不愛錢財不愛官位的人,麵對這麽好的條件,也隻能徒然歎息一聲:這誰頂得住啊!

    而且李素刻印十金的書去低價傳播,是還他冒名之過,蔡邕從頭到尾沒有言利,既得了名留青史,又不傷清高。

    李素一邊裝模作樣看蔡邕的文章,蔡邕也有一搭沒一搭跟李素聊些學問上的事情。

    蔡邕以才學廣博著稱,屬於學有餘力什麽都懂點。

    既然李素一開始就堵死了話題,不懂詩經禮樂,蔡邕也就完全避開那三經不問,隻跟李素聊《韓非子》的法術勢,以及對曆史的感悟理解、心得總結。

    “這蔡邕倒不是個喜歡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可能是學問多了,不屑於此吧,人品倒還可以。”李素心中暗忖。

    “這李伯雅雖然年少,文辭粗鄙,不過見識倒是不凡。對史事興替教訓的解讀,著實有洞見,果然是個專注實用之才。”蔡邕也漸漸留下這樣的印象。

    當然蔡邕也談不上多看好李素,因為他已經判斷出李素跟他不是一路人,追求不同。

    兩人相談大約一刻鍾,李素也把蔡邕近年來的新作文章大致瀏覽過一遍,隨後歎息著放在一邊。

    蔡邕見狀,微微有些不喜:“莫非李別駕以為蔡某這些文章,不值得流傳於世?”

    李素搖搖頭:“文筆華美,辭藻不凡,於洞悉君子、明心見性亦大有裨益,然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若是太平年代,這些文章自然可以牧民養性,於此將亂之世,卻與下無益。當今下,雕印之法初創,可以傳播的著述數量有限。文人要為下人謀利,哪怕是著述帝王之術,尚且不足,唯有聖人之術,方才配被傳播下。”

    蔡邕肅然一變:“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此言倒是精微奧義,頗得我心,若非早知李別駕有服單於之能,是身負朝廷使命的君子,換別人作此大言,蔡某早已逐客了。那你倒是,何等著述才能入你法眼?聖人之術,不嫌口氣太大了麽。”

    李素雙手一攤,折了院中一根柳枝,蘸著池水在旁邊地上隨便劃了幾道:“很簡單,蔡公,您的文章雖然當世知名,但恐怕也不敢下第一吧?我列你為當世前三,你以為是否公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