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56章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大漢朝過去兩百八十三年的讀書人都是辣雞(1/3)

    蔡邕提的這個問題,李素從穿越之初就一直在準備答案,隻是三個月來,從沒有人像蔡邕這麽詳細問過他:

    你究竟讀過哪些書?專精哪些學問?

    劉備,劉焉,劉虞,都關心過李素的才華來源。但他們不是文士,不會問太細,每次都被李素稍微信手拈來幾個來源,就搪塞過去了。

    這一次,必須認真回答,正好把自己的師承出身徹底編細膩了。

    李素正色拱手,肅然回答:“素出身貧寒,七八歲有誌於學,跟隨中山郡督郵書掾胡茂,隻是沒有師生之名。因所學唯以致用,故無暇修詩、禮、樂,其餘數經,也不過觀其大略,粗通其意,不求甚解。

    故而,我也算‘以吏為師’,明韓非,通算學,知錢糧。至於縱橫之術,接觸不過數月,乃是進京之後,得太常、宗伯提攜,有暇借閱蘭台典籍,並賞學蘇武、班超、儀、秦等先賢話術,偶有一得,用於勸諭羌渠單於。”

    李素一番話,首先點明自己是絕對的“學以致用”,學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堵死對方跟他聊禮樂詩經的可能性。

    另外,他也給自己的政治實幹能力之強,找到了一個借口——老子學的是韓非子,是法家,所以通曉法術勢,知道政治鬥爭的實用哲學。

    百代皆行秦政製,漢朝雖然明麵上獨尊儒術了,其實還是儒表法裏,法家的統治手腕哪個皇帝舍得忍住不用?隻是學韓非的人不敢明罷了。

    但蔡邕如今在野,官場上也威脅不到李素,大家關起門來這麽,正好堵住蔡邕更多不著調問東問西的可能性。

    果然,蔡邕聞言隻是微微變色,顧雍卻已經有些沉不住氣了:“你……你竟然修韓非邪術?”

    李素傲然道:“下太平,當以儒術牧民。下大爭,賊寇四起,則以法術強兵滅敵,此自然之理也——我以蔡公為明理君子、不屑背後議人,才推心置腹,顧兄莫非想告發於我?”

    他也是篤定了顧雍這人不會搬弄是非,從不背後人壞話。這個人設顧雍是要立一輩子的,不能跟人玩陰的,一旦玩一次,他一輩子名聲賣點就立不住了。

    這也是顧雍為什麽會寧可請個保鏢、然後明車明馬跟李素理論,也不能直接偷偷摸摸打悶棍。相對來,這樣明著來的家夥,哪怕暫時跟你有衝突,也是好對付的,陰的人才可怕。

    蔡邕太了解自己的得意門生了,讓顧雍搬弄是非,那是有損顧雍人品的事情。但是聽到別人與自己三觀不符的東西又不深究,也不符合顧雍的理念。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顧雍趕開,別讓他聽見這些讓人兩難的交談。

    蔡邕便輕咳一聲:“元歎,何必如此失驚,為師不也看過《韓非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學問無正邪,覺得不對的,心存警惕、學而不用便是了——你帶著從人出去逛逛吧,我與李別駕的交談,你不宜聽取。”

    這是以正道應正道,既然顧雍正大光明,趕他走也要正大光明出來。

    顧雍果然沒有質疑,對蔡邕拱手行禮,然後一聲不吭乖乖退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