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太平花

第一部:華夏文脈開太平 九州離析萬民殤 第11章:玲瓏點竅 陰兵劫營(九)(2/3)

    “三原一城之精華,正是當下咱們處身所在的南城,南城以其五街二十七巷最為鼎盛繁華。南城中,有漢朝所建的白渠從東西穿城而過,在我西北黃土鹽堿之地,一城百姓能得此曲水滋養,可謂得天獨厚。

    “自明嘉靖以來,南城就以古城中央的鍾鼓譙樓為中心,商賈密集,樓南有米麥市、手帕市、板木市。樓北有果子市、絲市、鐵器市、菜市。樓東則是鹽店鱗次櫛比。書院街上還有花市和騾馬市。當然,還有這火盆裏木炭的來處----柴炭市。

    “不僅行市興旺,這南城內還有眾多的店街星羅棋布,買菜的菜市街、賣鹽的鹽店街、賣油的油房道、糊燈的轉燈巷、繡手帕的手帕巷、紮箔子的箔子巷、賣馬具的馬頭巷、晉商布莊雲集的山西街。嗬嗬,對了,咱們現在這個染坊所在的紅房巷,曆來就是染房曬染色布的場子,人稱紅房場子,所以才得名為紅房巷。

    “說了這麽多的三原,此刻想必大家已經明白,為什麽,這三原在陝西一地,雖然上不及西安盛大,下不及潼關寶雞地形險要,但卻曆來都是各方想要稱霸關中時的必爭之地。

    “歸納了一下,我以為個中原因有三:

    “其一,曰守中之位。三原東與臨潼、富平、閻良相連,南與高陵接壤,西鄰涇陽、淳化,北靠銅川、耀州,縣境地處關中正中,恰好在周邊西安、鹹陽、渭南、銅川等這一圈大中城郭的圓心位置,八方匯集,遠近通達,乃是關中腹心,所以自古隸屬京畿重地。

    “其二,曰養命之土。自北魏年間置縣,凡一千五百年來,三原一直就是曆朝國都長安的糧倉,物產豐饒,所謂‘衣食京師、億萬之口’。而且受益於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四方聯通,所以商賈雲集,人文薈萃,自古以來富甲渭北關中,資財集聚。有道是,食大於天,無可或缺。財能通神,是所必爭。此處涵養充足,退可安民,進可養兵。三原在手,長安可定,陝西無憂。三原若失,長安必亂,陝西板蕩。

    “其三,曰緊要之地。三原,位於關中平原之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北以四十裏原坡為界,東西以清河相隔,形勢天然三分,即南部平原曰豐原、北部台原曰白鹿原、西北山原曰孟侯原,故有三原之名。是故,三原在手,攻守隨心,進退自如。南向由高望低,隔渭水俯瞰長安,隻要準備完全,可以一鼓而下輕取長安。反之,如要北顧從長安來襲三原,則是挺身仰攻之勢,隻能節節必爭,背水而戰,進退失據。所以,三原自古就是長安故都的北門鎖鑰,兵家必爭。

    “大家再想想,三原之於胡笠僧和張義安二人應該如何取舍?

    “胡張不是三原人,都是出身鄰縣富平。胡笠僧年幼在鄉私塾就學六年,因聰穎過人,青出於藍,塾師自感難再勝任授業之資,所以將他推薦到關中名儒趙如篤處求學,胡由此11歲時就辭鄉離家來到三原。其後六年間,胡在三原學經問道之餘,還有幸拜入鷂子高三的首席高足劉金仲門下為徒,成為關中武林名門高家拳的再傳弟子。所以胡少年時就能學貫文武,心誌曠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